嘉谷海洋牧場的海底視頻,不僅震住了前方的“弟子們”,也讓后方的院士專家們都蒙圈了一瞬。
與葛院士一樣,大部分專家對于國內“海洋牧場”的印象,都停留在尚未塑造完工的“半成品”階段;乍然在國內見到一個“完全體”,就算是見過大風大浪的院士,該傻眼的還是傻眼了。
來之前,縱然大部分專家嘴上不說,但心里的想法大概和葛院士類似——嘉谷的“野心”未免太大了。
嘉谷加大海洋牧場建設的心情他們能理解。近年來,隨著國內局部水域環境惡化、產品品質下滑等問題日趨嚴重,部分海域已經呈現“荒漠化”趨勢,傳統方式下的海水養殖和捕撈已經難以為繼。國內海洋漁業面臨新一輪的產業升級,而海洋牧場則是重要發展方向之一。
但看看嘉谷的計劃“狂妄”到了什么程度?
從07年開始,中央財政加大對海洋牧場的支持力度,帶動地方各級財政加大了對海洋牧場的投入力度,海洋牧場進入加速發展時期。據不完全統計,撇開私營或“無證”的“海洋牧場”,到目前全國國家級海洋牧場用海面積約800平方公里——嘉谷海洋牧場擴張計劃的申請面積,是國家級海洋牧場用海面積的十倍有余!
說嘉谷不是盲目擴張、借勢圈海,誰信啊?
這讓大部分評估專家在心里不自覺的將評估標準向上拔高了。
但一頓飯、一個視頻,就“啪”的給了他們一巴掌。
嘉谷海洋牧場的表現,貌似已經超出了他們拔高后的評估標準。
說到底,建設“完全體”的海洋牧場是用技術說話的,身份地位并不能決定技術的高低。對國內的海洋開發現狀來說,“完全體”的海洋牧場代表著太多領先的技術了。
單單是這個海底視頻,就能說明很多問題了。
專家們在邳山島上看的視頻,比他們的弟子在船上看的要詳細得多——這不僅僅是大屏與小屏的區別,還有時間跨度和空間跨度的區別。
你以為嘉谷展示的海底視頻,只是派人攜帶一個攝像機潛入水底進行拍攝那么簡單?
嗯,拍攝你家的池塘水底也許可以這么操作;但將空間放大成千上萬倍,將時間延長成百上千倍,那就不是一個攝像機的事了。
這起碼說明了人家有一個完善的海洋牧場監測評估系統,能為海洋牧場的建設和管理提供準確依據。
如果一個視頻還不能說明問題,那么嘉谷擺滿一屋子的資料足以證明了這一點。
專家評估團隊在邳山島上借用了一層樓,將大部分研究資料都安放在了這里。除了電腦、可視化大屏等設備,為了照顧老院士們的習慣,嘉谷農牧還提供了紙質資料,擺滿了十幾張長條桌子。
留在島上的專家們站在這些復雜的文件資料前,表情更是復雜。
——這要啥資料有啥資料的服務,省了多少事啊,照理說應該是笑逐顏開才對,但這莫名的心塞是怎么回事?
盡管心情復雜,但包括葛院士在內的專家們,還是無比仔細的觀察著它們,理解著它們,計算著它們。
這可是來自實踐一線的第一手資料。
通常來說,這也是科研界判斷真偽的第一步驟。持續幾個月乃至幾年的項目,往往會得到數以千計,數以萬計的數據,隨便拿出一堆是再正常不過了。
而對要做評估的專家們來說,閱讀這些資料的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
要說單純在海洋牧場理論上,國內算得上是多有成就,與日韓的差距不算大;真正的差距在于將理論付諸于實踐后,相關技術,尤其是關鍵技術上,相對滯后。
起碼像葛院士這樣的資深專家,通過看資料,一下子就抓住了嘉谷海洋牧場的建設脈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