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不僅在近海實施更長、更嚴格的休漁政策,對遠洋捕撈也逐漸“由放到收”。
太深奧的分析劉大偉不懂,但他知道一點,很多遠洋捕撈漁船的非捕撈所得收入中,平均80%來自政府提供的燃油補貼。
稅收減免、中央財政的燃油補貼、以及省市級政府提供的船只建造補貼,甚至有些省級補貼接近一艘遠洋漁船建造成本的一半……如果沒有巨額的補貼,就沒有遠洋捕撈行業的繁榮。
現在政府明顯有限制遠洋捕撈漁船規模的風聲,干什么也不能與政府對著干啊。
“何況,在國內海域打漁都能干架,出到遠洋中,就不會干架了?”劉大偉感慨道。
老程想起幾年前他們參與的“地盤大戰”,也啞口無言。
渤海的漁業資源日漸稀少,所以他們一度加入了到黃海打漁的隊伍。然而,黃海的漁業資源也談不上用之不竭。冀、遼、魯的漁民都南下打漁,為了爭奪地盤,摩擦就不可避免了,有時甚至會發展為武力爭斗。
當年他們所在的船隊,與黃海本土船隊聯盟展開了一場“海上大戰”,甚至造成了數人傷亡,最后誰也沒討著好處。
近海不平靜,遠洋難道會風平浪靜?想想都知道不可能。尤其是近年來各國的漁業執法力度都在加大,開出的罰單金額也一路飆升。
“咱還得好好想想以后的出路。”劉大偉眉頭緊鎖。
說罷,他抬頭一看,很快發現有點不對勁:“人都跑哪去了?”
放眼望去,往日喧囂的漁港冷冷清清,只有寥寥幾個漁民在維護船體,擦拭著漁網。
老程也意識到不太尋常:“發生了什么事?”
兩人對視一眼,上岸后找人詢問,說是大伙都趕回漁村了。
是什么事讓大伙這么緊張?
他們更好奇了,匆匆處理完漁獲后,帶人趕回了在漁港邊上的漁村。
進入漁村后就熱鬧多了,只見三兩成群的漁民和村民,圍著在討論什么。
面對他們的詢問,一位賣了船上岸的船老大略顯迷茫道:“你絕對想不到,嘉谷你知道吧,他們派人過來考察組建漁業專業合作社的可能……”
#送888現金紅包#關注vx.公眾號【書友大本營】,看熱門神作,抽888現金紅包!
劉大偉大吃一驚,第一個念頭就是,是我知道的那個嘉谷吧。
緊接著就是第二個念頭,合作社?嘉谷是要將合作社鋪到海上來了?
雖然對于經常出海之人來說,很多社會訊息可能不太靈通。
但嘉谷的名頭,即使是漁民,沒聽說過的也少之又少。
對方果然道:“嗯,就是你聽說的那個嘉谷。聽他們考察的人說,是要將我們這些漁民組織起來,在渤海大建漁場……”
“叔,人家那是建海洋牧場?”旁邊一位年輕漁民插嘴道。
“嗨,甭管叫漁場還是牧場,不都是那么一回事嗎?”船老大擺擺手,頓了一下,疑惑道:“不過,我聽說嘉谷這家公司,不是種田養豬的嗎?什么搞上漁場了?大偉你清楚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