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著嘉谷海洋牧場計劃的不止是業內專家、投資者,還有整條水產產業鏈上的大玩家們,無不心癢難耐。
尤其是在萊州灣海洋牧場快速啟動建設以后,業內同行不約而同的打探起了情況。
滬市江海水產市場的劉經理帶著董事長助理,混入了浩浩蕩蕩前來萊州灣考察的隊伍。
看著不少以前只聞其名的大佬出沒,助理感嘆道:“都是聞到腥的鯊魚啊。”
劉經理笑了:“沒那么夸張,畢竟嘉谷的海洋牧場計劃才是鋪陳階段……”
“總不會是來看熱鬧的吧。”
“還是聞到腥了,就是還沒見到肉,估計不會搶的太兇。”劉經理撇撇嘴道:“再說了,人家是鯊魚,我們只是小雜魚,沒人會把我們放在眼里的。”
助理一言難盡的看著他,這樣自貶真的好嗎?
盡管說的是大實話。
他們所在的江海水產市場,雖說是江浙滬地區數一數二的海鮮批發市場,但此趟前來不是為了搶食,而是看有沒有必要“抱大腿”。
雖然吧,傳統海鮮批發市場仍主導著國內的鮮活海鮮分銷,但隨著海產供應鏈上下游的逐漸集中化、高效化,流通鏈條的縮短化,誰都感受到了時代變革的壓力。
要知道,圍繞生鮮這個龐大的市場,激烈的競爭從菜籃子到資本市場正全維度展開。
一邊是互聯網巨頭們親自下場、跨界布局“賣菜”之戰略,傳統農貿市場生存空間受到擠壓;另一邊,全國各地傳統農貿市場也開始了主動求變。
助理忍不住再問一遍道:“公司真的考慮與嘉谷全面合作?我聽說嘉谷對加入供應鏈的合作方要求很是嚴苛……”
“不是據說,是真的頗為嚴苛。”劉經理呵呵地道:“你看嘉谷參與改造的幾個大型果蔬批發市場,從市場服務體系、設施設備、智慧水平、管理制度等5類25項要求都做了詳細要求。”
“當然,有一點也得承認,改造后的農貿市場,各方面都有了大幅度提升。譬如嚴密的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通過使用溯源電子秤,商品在過秤時會自動生成溯源二維碼,只需用手機掃碼支付后,就能看到從田間到市場的整體流程信息……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
“因為背靠著嘉谷的農產品供應體系?”
“對。所以,與其被變革大潮沖擊,還不如乘風破浪。”劉經理輕咳一聲,道:“當然嘍,前提是嘉谷有這個能力和價值。”
嘉谷也是因為在果蔬源頭建立了優勢,才得以在終端施加影響力。而海鮮作為生鮮行業對供應鏈要求更高的一環,嘉谷不過是新玩家,要想分得一杯羹不會容易。
他們就是作為行業終端的代表之一,前來評估嘉谷體系的海鮮版圖。
不同于專家和投資者,終端有自己的方法,通過給一些標志性的特征打分,就能判斷一個供應體系的大致價值——在消費市場上的表現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