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天他們趕到的時候,這里一共堵了三支隊伍,救出那六名戰士之后,其中兩支就把車輛丟在原地,只帶著食物和救援裝備走了。
剩下的一支人家本身就是道橋部隊,正好這兒發生了坍塌,阻塞交通,正好開始搶修。
只有郝震帶領的救援隊,只能眼睜睜的等在這里。
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郝震去找了現場指揮員十二次,目的只有一個:
請命!我的隊伍也要扛著裝備繞過去!
最后一次,那位已經五十多歲的大校是連拳帶腳的把郝震揍回來的。
郝震都跑出去老遠了,那位大校指揮員還在跳著腳罵:
“你這夯貨!慫娃!額不比你娃著急嘞?那兩支隊伍都是步兵,裝備就是鐵鍬撬杠,額肯定讓他們先過去嘞!你娃帶的是啥?那叫專業救援工具!要是不帶上,額讓你去干啥呢?你慫娃要是再來,看額不打斷你的腿嘞!”
這位來自陜西的大校指揮員也是真氣急了,連家鄉話都飚出來了,可見郝震五分鐘一趟的“唐僧”式請命把他煩成了什么樣。
其實人家指揮員考慮的一點兒都沒錯。
之前的兩支隊伍都是附近的駐軍,本身就是普通的陸軍部隊,哪有什么救援工具?
就那些鐵鍬、撬棍,還大多數都是臨來的時候現去買的,輕裝過去自然沒問題。
可救援隊不行啊!
那十幾輛卡車上都是救援器材,什么液壓千斤頂、小型倒鏈龍門吊、液壓撬杠啥的,隨便拿出來一件都一兩百斤重。
至于那些破拆工具,那就更重了,咋往上抬?就靠他們這不到一百人?
要說急,手里攥著上級命令的大校指揮員還真是比他郝震著急多了,耽誤了最佳救援時機,那可不是鬧著玩兒的。
這不,頭發已經半百的老爺子這會兒已經脫下上衣,親自上前把一個工作效率明顯比別人慢半拍兒的挖溝機駕駛員薅著領子拽下來,親自上陣了。
不得不說,大校就是大校,開鉤機的技術那都是專業級的。
郝震灰溜溜的跑回來,直接往羅建國身邊一蹲,低著頭不吭聲了。
羅建國無奈的露出一絲苦笑,沉聲說道:
“老郝,我知道你著急,但是咱們現在也只能在這兒等,我剛剛已經查看過了附近的地形,要想達到咱們的目的地,現在就只有這一條路可走,況且塌方的位置也已經清理出來一半兒左右了,估計再有一個小時,咱們就能動身了。
現在的距離實在太遠,那位首長說的對,咱們沒辦法把救援設備扛著繞過去,要是留下,救援能力和速度就要大打折扣……”
羅建國話還沒說完,郝震突然不耐煩的抬起頭一擺手:
“行行行、你可別墨跡了,讓我清靜一會兒!劉小天!你小子把煙給老子拿出來!”
劉小天本來正坐在一旁看熱鬧呢,突然被郝震點到名字,可把他給嚇了一跳。
剛剛救援那六名被坍塌掩埋的戰士時,劉小天和所有戰士們都感受到了自然災害的不可抗力和巨大的威力,但是這會兒,心情似乎又放松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