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過神兒來的劉小天趕緊從兜里掏出兩塊兒小零食送到虎子嘴邊,虎子吃了之后,他又抬手在虎子頭上贊許的撫摸幾下,聲音明顯有些激動:
“虎子!好樣兒的!”
其實,秦雨哪有什么論文要寫?
虎子只是個特例,她可沒有把握能治療其它犬的心理問題。
畢竟,這些小家伙們是不會表達的。
所有的應激性反應,都意味著它們經歷了某種創傷,可是它們不能說話,人們很多時候是沒有辦法知道的。
就比如網上曾經報道過的一條國外的犬,在收容站被人收養之后,它總是非常警惕的自己縮在角落里,并且對于有人把食物拿在手里逗它的行為非常反感,甚至還會攻擊。
在經過調查之后才得知,那條可憐的小家伙在第一任主人家里的時候,主人家里有個正處于青春期叛逆期的孩子。
那個孩子總是會一只手拿著食物逗它,但是另外一只手里卻拿著一根針。
每次它去吃掉那個孩子手中的食物的瞬間,對方都會用針扎它的鼻子。
眾所周知,犬的鼻子是非常脆弱的,別說用針扎,就算只是用手指輕輕彈一下,它們都會感覺到疼痛。
終于有一次,它疼急了,下意識的咬了下去。
雖然那個孩子的手只是破了一點點皮,但是那家的男主人還是用棒球棍狠狠的打了它一頓,并且把它扔到了街上。
大半年之后,他在收容站里被第二任主人收養,可是只過了不到一個月,就被松了回來。
原因就是那個主人在給它喂食的時候總是習慣用手拿著它的飯盆叫它過來,結果它表現出來的不是搖尾巴和親近,而是想要攻擊。
那個人沒有打它,但卻說什么都不肯再養它了。
漸漸的,這個小家伙變得越來越安靜,除了吃飯之外,大多數時間都是孤獨的趴在一個角落里,別說是收容站的飼養員,就連那些同類它都不理。
幸運的是,它在一年后遇到了第三任主人。
在得知了它的經歷之后,它的第三任主人用了很長的時間去撫慰它,每天都會抽出一個小時以上的時間與它共處,嘗試著讓它知道,在主人用手喂給它食物的時候,它不會在遭受被針扎的痛楚。
漸漸的,小家伙終于放下了戒備,尾巴也不會在遇到陌生人的和吃飯的時候夾起來。
它的幸運,除了遇到了一個好的主人之外,還要歸功于這段經歷能夠被人知道。
若非如此,恐怕不管那個主人怎么努力,都無法改變它的狀態。
秦雨用的,就是類似這樣的方式。
她也無法知道虎子為什么偏偏在訓練產生了抵觸,不過她覺得,那一定與在震區的那次被攻擊的經歷有關。
當時秦雨是詢問了那個女孩兒虎子被攻擊的詳細情況的,所以她才會嘗試著給虎子進行治療。
其實也算不上什么治療,她只是在這兩天的時間里將鐵鍬和木棍當成給虎子的玩具,逗著它玩耍,讓它認為這兩種東西是不會傷害它的,就這么簡單。
當然,這其中也存在一定的隱患。
那就是要是虎子下次再遇到這樣的事情,恐怕會因此而不躲不逃。
對此,她肯定是要告訴劉小天的,只是不想是現在。
至少,也要等這次比武結束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