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15歲那年,張偉寶的父親帶他進過一次山。
他親眼看到了那片著過火的森林。
除了滿地黑黢黢的枯木之外,那些勉強生長出來的野草也少的可憐。
遠遠望去那就是一片黑色的石頭山。
那些被燒成枯木,卻依然沒有倒地的樹木就那么孤零零地立在那里,讓那片森林更添了幾分凄涼。
他的父親告訴他,在大火之后的十年時間里,那片森林當中就沒有出現過動物。
哦,對了,準確的說那已經不是一片森林了。
只是這個時候,張偉寶卻不能對任何人訴說自己心中的恐懼。
因為他知道,在戰爭年代有一個詞叫動搖軍心。
如今雖然是和平年代,但是他如果這樣做了,恐怕也一定會受到懲罰。
更何況,這只是他的擔心和恐懼而已。
隨著郝震一聲令,下分成兩組的救援隊分別在郝震和羅建國的帶領下,一南一北分頭進山。
也許是怕什么就來什么,張偉寶偏偏被分在了羅建國的隊伍當中。
在這一刻,他有些想念劉小天。
似乎每次任務,只要有那個比他還小了幾歲的家伙在,他就會感覺踏實。
快速前進了大概五公里,救援隊員們的鼻腔中開始充斥著一股濃濃的燒焦的味道。
稍微有一些常識的人都會知道,那絕不只是植物燃燒時味道。
與那些軍犬相比,救援隊員們帶的防煙面罩并不是那么先進,最多只是比老式的防毒面具高上一級而已。
雖然他們每個人身上都帶著一個氧氣面罩,但它就是在特殊情況下才能用的。
那個小小的氧氣瓶里面的氧氣,只能保證每個人30分鐘左右的氧氣需要。
越往前走,煙味越濃。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他們始終還沒有見到明火。
同樣的,他們也沒有見到消防隊的戰士。
而這,才是最危險的。
因為一旦遇到突發情況,他們將得不到任何援助。
作為一支隊伍的指揮員,羅建國自然非常清楚這一點。
他始終走在隊伍的最前面,仔細觀察周圍的情況以及樹林當中的煙霧濃密程度。
甚至,他已經觀察好了繞行的路線。
只是不到萬不得已,他不會選擇走那條繞行路線,因為那樣隊伍將多走二十公里,才能到達目的地。
而在山里走二十公里,至少需要三個小時。
那樣一來,他們就很可能錯過最佳的救援時間。
“同志們,間距拉大,小心觀察加快速度前進!”這是羅建國自從進山以來,對戰士們下達的第一個命令。
張偉寶抬頭看了看遠處的樹梢,心里更加擔心。
因為他發現,風向似乎開始轉變,朝著他們這邊刮了。
這就意味著,火勢很有可能會轉向他們這一邊。
“教導員,風向開始變了。”張偉寶快步走到羅建國身邊說道。
其實不用他說,羅建國也注意到了。
只是看看微動的樹梢,羅建國覺得這風力應該不會導致過火方向發生變化。
至少,應該不會導致他們這些人被困在火中。
退一萬步講,就算過火方向開始出現變化,羅建國也有把握及時帶著戰士們脫離火圈。
當然,這只是他自己想的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