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聽鍛刀,林以浩眼中瞬間泛出兩道精芒,看來他對鍛造之事確實頗感興趣。
林天恒輕輕點頭,有興趣當然是件好事,俗話說興趣才是最好的師父啊。
接下來的一段時日,林以浩便跟在滕永凡身邊,學習他鍛造碧寒刀的技藝。
雖說碧寒刀乃是騰家莊的發家之本,奈何林天恒的地位實在是太高,這可是歸元宗宗主都上桿子來拜見的大人物,滕永凡自是不敢拒絕他的要求,更何況還有滕青山瘋狂打眼色。
林以浩似乎確實有這方面的天賦,不僅上手和學習都很快,看過「鐵道天鑒」的他更有許許多多的奇思妙想。
僅過了三日,滕永凡便愈發喜愛林以浩這位天生的鑄造之才,似乎是真的將林以浩當作了他的衣缽傳人,將他的所有鑄刀技藝傾囊相授。
‘我的鑄刀技法能傳承給這種天才,也算是死而無憾了。’滕永凡的思想已經完全轉變,反正他兒子滕青山癡迷武學,不可能繼承他的鑄造之法,那么由林以浩這么一位天才代為傳承,自是再好不過了。
在林以浩跟著滕永凡打鐵的時候,林天恒也沒有閑著,每日都在與滕青山探討內家拳未來的道路。
滕青山前世是內家拳宗師自是對內家拳了如指掌,林天恒雖然沒有修煉過內家拳,但是他的見識廣博,修行經驗豐富,往往能夠高屋建瓴地指明道路。
經過二人思想與智慧地不斷碰撞,漸漸為此界內家拳整合出一條路,一條別的世界曾有人走出過的路。
明勁,暗勁,化勁,罡勁,丹勁,龍蛇之路!
這便是根據「龍蛇演義」中的境界劃分改編而來的,用于此界內家拳倒也合適,滕青山本人此時便已無限接近于罡勁之境,單說**力量,他甚至可能還不如此刻的林以浩。
以林以浩此時所具有的強大力量,足可輕松跨過明暗化三境,即便是單純的罡勁內家拳武者在他一身巨力之下恐怕也討不到什么好處。
畢竟根據滕青山的推算:罡勁前期,身體力量估計能達到二十萬斤;罡勁中期,身體力量估計在四十萬斤;罡勁后期,身體力量應該接近八十萬斤!
林以浩此時的問題是空有力量,卻缺少相應的發力方式,無法將他一身怪力發揮至淋漓盡致,倘若他能夠將勁力貫通全身,感知到在全身每一處,細微之細胞深處潛伏的絲絲罡勁,真正達到罡勁之境,應當便可以具備主世界中宗師武者的戰力了!
罡勁之上乃為丹勁,顧名思義丹勁之思自是來源于金丹,由于林以浩的真氣無法凝丹,那么他所能夠凝結的便是氣血中的能量,將全身的勁兒集于一點,就如鴻蒙初開,演化出大千世界的那一個小點,做到另類結丹的效果。
這種結丹肯定是比不上經受過天劫洗禮的真正金丹,故而在戰力上只能堪比主世界的大宗師,不過這也已經很了不起了,畢竟大宗師是可以暫借天地之力化為己用的,這便是短時間內的人定勝天!
至于丹勁之上,林天恒尚且只有一些初步構想,需要林以浩達到相應的水平,方才能夠進行實踐,而且這也與「煉妖鍛體訣」的修行階段相關。
丹勁之前對應了「煉妖鍛體訣」的外練階段,進入內煉階段之后,這門功法便開始著重于人體神藏的開啟,心肝脾肺腎便對應了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所以下一個內家拳階段應當便是神勁之境!
關于五行之力,林天恒接觸過的功法中闡述最深的是「火鳳圣典」,但是其中只有火行之力,且功法殘缺不全,最為廣博的功法則是怒風雷的「五雷化殛手」。
在林天恒的設想中,可以將「五雷化殛手」的精義化用到內家拳的修煉之中,滕青山對此也頗為贊同,畢竟原著中他便是靠著他創出的「五行真解」晉入虛境。
如今有了林天恒的點撥,說不定滕青山能夠更快地創出這套拳法。
滕青山自己練拳之余,也將他現有的拳法一股腦教給了林以浩,所以林以浩除了打鐵外,每日里又多了一項不可或缺的任務,那就是端大槍。
練習槍術,根本就是形意拳的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