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這章不想看的就別看了,和正文沒有關系。
只是最近看到太多的人去爭論,去辯護,看的太可笑了。
只是我個人的看法,或許你不喜歡,但是,卻不能阻止我的言論。
除非文藝復興。
“慈兒,是你嗎?”商燕飛直接上前,撫摸著她的臉蛋兒。
“父親!”
商心慈的眼淚直接涌了出來,面對親情,她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面對親情,幾乎所有人都不能割舍。
人是群居動物,對孤獨十分恐懼,一個人,只能身處黑暗。
一個人面對所有的一切,不僅危險,更是無趣。
一個人活著,若沒有友情、愛情、親情,他活著還有什么意思?
九戾不能,商燕飛不能,幾乎是所有人都不能。
單說九戾,九戾從來不愿意孤獨一個人,所有她召喚了狄納,帶上了制杖禪師,收徒。
雖然有些事情他做的有些刻意,有些牽強,但是,這就是一個人!
人,一撇一捺,代表著雙數。
一個人,終究不會長久。
一個人,永遠孤獨。
可是,這些對方源來說,都不值一提。
方源把一切看得很透,因為他能不斷重生,把以前沒察覺到的事情,再感受一次。
人心,是最不能經受考驗的東西。
人性,不如獸性。
人性復雜,不是人能理解的,所以,每個人理解的人性,都是片面的,都是他自己以為的。
這個世界,有好人,有壞人,但好與壞的界限卻不是特別的明顯。
面對災難,你是選擇救你的親人,還是一個毫無相干,或者是一個變態殺人犯?
這個問題沒有答案,或者只有一個答案,每個人都會救自己的親人。
因為沒有一個理由可以讓你選擇救一個不相干,甚至還會害了自己的人。
可是,這是善,還是惡?
從宏觀上來看,即使善,也是惡。
可是呢,人們卻以為是善,因為人是自私的。
佛教有一個故事,名字叫做和尚與屠夫。
這是一個很簡單的故事,很多人都了解,但卻不清楚。
從前有一個和尚和一個屠夫是好朋友。和尚天天早上要起來念經,而屠夫要天天起來殺豬。為了不耽誤早上的工作,于是他們約定早上互相叫對方起床。
多年以后,和尚與屠夫相繼去世了,屠夫去上天堂了,而和尚卻下了地獄了。
為什么會這樣呢?
這是一個辯證關系。
這個問題,有一個共同的答案,因為屠夫天天做善事,叫和尚起來念經;相反的,和尚卻是天天叫屠夫起來殺生……和尚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可是,這個問題有問題,而且在這個問題后面,卻又映襯了一個問題。
和尚,和屠夫,倒地誰是善,誰是惡?
在人們的印象中,和尚和屠夫沒有可比性。
因為這些都和他們沒關系,吃肉的找屠夫買肉,吃齋的找和尚誦經,失去了誰都不行。
平衡,善與惡,難以分辨。
警察是善良的,假設這個世界所有的惡人都被殺死,只剩下警察。
警察成了這個世界唯一的掌權者,所有的資本主義企業家,都消失了,可是。
作為人類社會的奠基者,百姓。百姓沒了惡人,會做什么?
繼續按照之前的秩序進行?去干什么?
這個世界,七分的前在上層少數的掌權者手中,通過制造物價,創造價值,來把剩余的三分金錢給予絕大部分的人們。
這些人,宏觀上也是惡的,因為他們制造了世間的疾苦,讓人們為了錢,為了房,去做一些自己不愿意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