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加上現在煦兒還不知死活的四處宣揚此事,引以為傲。
朱允炆不恨得咬牙切齒才怪!
他若是奪得帝位,絕不會就此善罷干休。
弄不好,整個燕王府,都會被連根拔起。
朱棣越想越覺得不對,越想越覺得后怕。
本來,朱棣的想法是,如果自己不能爭得儲君之位,那便助朱允炆一臂之力。
原因很簡單。
朱允熥太厲害了。
他若是登基稱帝,他們這些藩王再無出頭之日。
只能任由朱允熥拿捏,說削藩就削藩,說治罪就治罪。
連一點反抗之力也沒有。
秦王或者晉王繼位呢?
那也絕對不行!
晉王就不用說了,雖然是他三哥,親生兄弟,但兩兄弟從小就一直不對付。
如今更是勢同水火,宛如仇寇。
若是晉王登基繼位,恐怕第一個就先砍了他朱棣的腦袋。
至于秦王。
那也不是個什么好家伙。
與朱棣的關系同樣非常惡劣。
再加上他那殘暴不仁的性格。
他若是登基,朱棣絕沒有好果子吃。
算來算去,還只有朱允炆做儲君,登基為帝要稍微好一些。
雖然知道他只是表面上忠厚,骨子里也很殘忍。
但是,他能力最弱啊!
能力弱就意味著朱允炆需要用盡全部的力氣,維持著朝堂的穩定,根本沒有精力來對付鎮守邊疆的藩王。
甚至還只能巴結討好藩王,以幫助他穩定朝局。
所以,在自己無法被立儲,繼承大位的前提下,支持朱允炆,便是最好的選擇。
實際上,朱棣這個判斷也不能說是錯的。
歷史上建文帝敢于削藩,還是因為老朱在臨死前高舉屠刀,將可能對建文帝造成威脅的人全部都殺得一干二凈了。
要不然,以建文帝的能力,光是對付朝臣,對付武將勛貴,就夠他焦頭爛額了,削藩之事根本就不用想了。
此時的老朱還沒有大開殺戒,朱棣當然也沒法判斷后面的事。
就算知道老朱要殺藍玉。
可朝堂上的武將勛貴,也不是只有藍玉一個人。
殺了藍玉之后,還有很多很多。
馮勝,傅友德……還有已經回鳳陽養老的湯和等等,其他侯爵,更是數不勝數。
朱允炆要駕馭這些人,可不容易。
有藩王幫忙在外面鎮著,才能平衡武將勛貴。
基于這一點,朱允炆應該不會動藩王。
這是朱棣現在的判斷。
至少在目前看來,朱允熥太過于厲害,深不可測,他與武將勛貴的關系也不一般,未必會借用藩王平衡武將勛貴的勢力。
他若是登基,自己與其他所有藩王,都吉兇難料。
扶朱允炆上位是最佳選擇。
然而,朱高煦的所作所為,卻是讓他這個燕王,走投無路了。
現在再支持朱允炆,還來得及嗎?
他日朱允炆當皇帝之后,能忘記今日之恥嗎?
逆子啊!
這個坑爹的逆子啊!
朱棣越想越氣。
若是朱高煦在他面前,非得將他……
可事已至此,還能有什么辦呢?
徒然坐在太師椅上,朱棣苦思了許久,最后長長嘆了口氣,吩咐道:“去,將袁先生給本王請來!”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