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日國新奧博城,這個距離全球最大觸碰點最近的后方避難城市,是從原來的奧博城演變而來。
尼日國能稱得上城市的,其實只有首都在內的那么兩三個地方。
但新奧博城在短短數月內于這個全球危機的環境下,形成了一種奇特的繁榮。
鎮守觸碰點的幾十萬尼日國軍人,四處匯聚的逃難者,讓這里的人口和城市規模不斷擴大。
而尼日國的運輸能力,注定了這座匯聚了數百萬人口的新城市,肩負起西部包括彈藥生產食物供給在內的諸多工業。
當然還有必不可少的建筑業。
原本的舊城市自然成了新奧博的中心區,周圍大量存在的是臨時性的板房,以及越來越多的建筑房。
沒有什么高樓大廈,沒有什么藝術設計,很多民眾使用最為節省水泥建材的方式,搭建起越來越多的兩三層土房屋建筑,也幫助軍隊修筑一些簡單的防御工事。
新奧博如今就是一個人口密集度很高,老建筑、板房與粗糙的新建筑,外加為數不少的專業帳篷和山寨帳篷所聚合而成的非洲新城。
由于曙光在周邊力所能及的活躍,城市周圍安全度很有保障,使得向著新森林區采摘自然饋贈的果蔬和事先種下的一些作物并不困難,加上國內其他地區的給養供應,城市短時間內還不至于鬧饑荒。
整個城市自有一套適應當下的分工體系,大多數人可以出賣勞力過活,要么就直接參軍。
不過幾個月的安穩在今天到頭了。
大量的殘兵敗將從前線撤回新奧博,駐守在原本為了防患于未然的防御工事內。
街上和各個人群活躍的地方早已經空無一人,到處是一片人心惶惶。
“使勁一二三使勁”
二十多名黑人士兵滿頭是汗,肩膀上扛著繩索,用人力的方式拖拽著一門152榴彈炮。
路面的凹凸讓這一過程十分艱難,此刻輪子陷入了一個小坑,讓這群大兵使出了吃奶的勁。
“我們來幫忙”
周圍有些還沒將自己家門窗戶徹底封死的民眾,沖出來幫著一起拖拽炮彈。
城外、城內、各個通道。
很多人在家中透過窗戶,能看到一些如迫擊炮、輪式榴彈炮、牽引火箭炮能武器被大批軍人用車或者干脆用人一起拖回來,直接拖到城市的正中心。
城中的兵工廠倉庫內,一車車彈藥正紛紛送往防御工事和陣地。
原本在封鎖圈內的那些彈藥根本來不及拿走,能撤出來一些士兵已經是萬幸。
最令尼日國在此處的幾個將軍心痛不已的,是那些移動式武裝防御兵站沒能撤出來,理論上只需要不到十分鐘可以拆卸完畢。
但那需要配套的運載重卡,需要配套的起重機車,而這些早就被尼日國軍方頻繁運用到其他更需要地方去了,不可能留在陣線等待著兵站什么時候要拆。
況且,當時的情況,不斷增多的魔物根本不給兵站拆除的機會,步兵和少量裝甲車根本擋不住,只能舍棄西瓜撿回來一些芝麻,讓兵站內決死的士兵牽制,其他人撤退。
新奧博防線指揮部,原本是酋長出身的基亞德將軍眼睛充血,詢問著身邊的副官。
“我們有多少士兵撤回來了”
“大,大概有10萬左右,具體數字現在來不及統計,此外還有一些逃兵和暫時未能回歸的迷路士兵”
將軍拿起桌上的一塊濕毛巾,狠狠擦拭了一下臉。
“只有十萬啊那么多人犧牲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