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人收買我?這個問題我拒絕回答。”
麥格雷是UFC羽量級的衛冕冠軍,在這個級別他幾乎是無敵的存在,因為他的戰績是16勝1負。
唯一輸的那一場,現在也沒法對他造成影響了,因為打敗他的那個家伙已經去了輕量級,并成為了羽量級和輕量級的雙料冠軍。
他也是在那個人去了輕量級之后,才拿到了羽量級的冠軍,并成功衛冕。
“但我可以告訴你們,沒有人能夠收買我,戰斗,就應該在擂臺上拳拳到肉,直到KO對手為止。”
他很聰明。
很多人認為,像他這樣擅長‘打架’的人肯定是無腦之徒,因為腦子里面長的也是肌肉。
可事實上,只會打架的人或許可以贏得比賽,但絕對贏不了人生。
在這個任何行業都會和商業產生糾葛的時代,MMA的選手們想要通過贏得比賽掙錢,就必須要學會包裝和營銷自己。
不然的話,除非真正能夠做到打遍天下無敵手,而現實里這種人是不存在的。
記者們對于麥格雷的話表示激動,因為他們完全可以根據麥格雷說的這些話,直接用‘華夏巨富收買對手失敗,注定要輸掉1.5億美元’這樣的標題進行報道。
這才是觀眾們喜聞樂見的新聞,至于到底是不是事實,那又有什么關系呢?
“相信我,那個華夏的億萬富翁在這一場比賽之后,一定會傾家蕩產。到時候,我希望從他身上贏了錢的人,能夠每人捐出1美元給他,因為我聽說他明天會來現場觀看比賽,總不能讓他沒錢買機票回家吧?”
麥格雷很清楚他的這些話能夠造成什么影響,這也正是他期望的。
有話題才會有流量,有流量才會有關注度,有關注度比賽的出場費就會變高。
他現在打一場比賽都有至少300萬美元的直接收益,間接受益更多,只是相對難以計算而已。
和他對比的話,UFC女子格斗的蠅量級衛冕冠軍之戰,直接收益不過幾十萬美元而已,交稅,給團隊發工資之后就所剩無幾了。
如果選手身后有廣告市場的話,那還好說,如果沒有廣告市場的話,幾乎可以說拿命換來的錢,可能都不夠賽后治療、保養身體。
“麥格雷,你準備對你的對手說些什么?”
有記者見麥格雷一直在懟馬仲這個‘搏擊投資人’,提出了另一個問題。
賽前發布會舞臺上的麥格雷嗤笑了一聲,沒有做出任何回答,而是直接說道:“請提下一個問題。”
眾多記者的反應都是非常快的,瞬間就明白了麥格雷的意思,腦海中也產生了相關的報道標題,諸如:麥格雷完全無視他的對手程輝。
有記者興奮的提問道:“可程輝在五天之前,成功的用15秒的時間,KO了羽量級排名第七的選手,對此,你有什么想說的嗎?”
麥格雷本來的計劃,就是無視對手制造噱頭。
可在記者的追問下,他也只能正面做出回應,不過他也明白,之前他的表現已經足夠了。
“為什么被他KO的人排名第七,而我是衛冕冠軍?那場比賽我連看都沒有看,但我聽說,是因為那個白癡出現了失誤,自己摔了一跤才被人KO,我想,我就算在擂臺上不小心摔了一跤也沒關系,因為在他打到我之前,我一定能夠KO他。”
“或許,用不了1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