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
濤濤渭河乍起驚天水花,上百支大船橫渡彼岸,直達長安渡口。
“鏘鏘鏘。”
上萬名禁衛排成兩列將通化門內外街道封鎖的嚴嚴實實,當今圣人、北軍中尉大將軍田令之,左相盧謝,以及三省六部九寺五監文武百官,正職則無不到位。
一行人出城十數里,一直達到長安渡口下為止。
“來了,來了。”
一名小太監飛快奔來,來到圣駕前叉手行禮。
“好!國師果然是我大唐棟梁,不過區區月余就招募一萬道兵,哈哈”
當今圣人李嚴豁然站起身,哈哈大笑。
“呼。。”
驀然間一陣涼風吹來,吹的他的衣袍獵獵作響。
“哎呀,圣人吶,風那么大你要是著涼了怎么辦?”
田令之一臉擔憂,語氣真切。
“無妨,難得出來一趟區區涼風能奈我何?我可是大唐天子,風神都要聽我號令,豈能傷我?阿父言重了。”
李嚴面容看似成熟,可說出的話卻有些荒誕不羈。
“圣人吶,老奴可是擔心你的龍體,如今大唐正處于危難之時,你可不能有半點閃失吶。”
兩人談話間,遠方的船隊漸漸靠岸。
“轟。”
河水激蕩一浪接一浪打在岸上,一艘插著太陰鶴旗的樓船旗艦緩緩靠向岸邊。
“唳!”
一陣響亮的鶴鳴聲,一只龐大的三頭鶴率先落下大船,但見它神色高傲仰著三個腦袋俯視著一眾甲兵。
數息后
一名高大英俊的身影從樓船三層緩緩步下,但見他身披銀色長袍,仙風道骨,眸中似有一輪明月當空,讓人情不自禁升起高山仰止的崇敬之情。
“真君,你終于回來了,可讓朕等的好苦呀。”
李嚴揮退隨行護衛,神情激動的上前來到太陰真君的身前。
“陛下厚愛,太陰豈敢懈怠?”
“此次提前一個月前往關中、河西、鳳翔、漢中等地,尋覓良家子得募三百道兵,三千正兵,七千鄉勇,皆是敢戰之士,定能為陛下分憂。”
太陰真君神色動容,他能夠清晰的感受到大唐國運的關注。
圣人對他越好,他能夠得到的國運就越多,反之,即便他身居國師之位也得不到太多的國運加持。
“哈哈,好好好!”
李嚴興奮的上前拍了拍太陰真君的胳膊,像個小孩子一樣笑的純真赤誠。
“有了這支道兵,我大唐定能平定匪亂,讓這些刁民知曉忤逆大唐圣人的代價!”
太陰真君輕輕一笑,拱手行以叉手禮。
“圣人,國師,我們還是先回長安城吧。”
“此地涼氣太重,若是圣人著了涼就算平定賊亂也是遠遠不及呀。”
田令之語氣柔和,眼眸中帶著深深的關切。
“好好,就依阿父所言。”
“來呀,擺駕回宮。”
于是乎,一行人自長安渡往長安通化門浩浩蕩蕩而去,其后是上百架運輸樓船,不斷有兵士下船順著過道緊隨其后。
長安城-大明宮-宣政殿
唐皇圣人位于至尊之位,其下是左右文武大臣跪坐于蒲團之上,手持象牙笏(hu)板,位列再席。
“哈哈,今我大唐得國師之助,募得道兵一萬,定能助我大唐平定匪亂,國泰民安。”
左相盧謝第一個出列向李嚴道喜,那表情就好像有了這一萬道兵就能平定天下、無所不能,可謂是極大恭維,疑似捧殺。
“國師能夠招募一萬道兵,必是陛下天威浩瀚,四方豪杰紛紛來投,此乃祥瑞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