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志寧,秦王府十八學之一、中書侍郎,貞觀三年得封太子左庶子,加散騎常侍,從三品。
蓋因此前武士彟回到長安之后,說了李慕云在縣里免農稅的事情,再加上十八州府彈劾李慕云,所以這位帝國主義頭子就想了一個辦法,派了這位于侍郎去山陰縣以教他讀書的名義看著他,省得他再惹出什么不必要的麻煩,這便是于志寧為什么會出現在山陰縣的原因。
可是于志寧又不是復讀機,他也是一個活生生的有想法人的,對于李世民這種莫名其妙的命令自然也是心有抵觸的,再加上這段時間長安城到處都在傳李慕云貪贓枉法,隱瞞縣里真實人數之類的事情,這也讓于志寧的心里有了老大一個疙瘩。
所以在進了山陰縣境內以后,他便將護送的隊伍留了下來,換上便裝,只帶了一個老仆開始了下鄉走訪的活動,打算找一些李慕云的‘罪證’呈給皇帝陛下,以免皇帝陛下被這樣的一個奸佞小人所蒙蔽。
所以當農人老者說感激李慕云的時候,于志寧陷入了迷茫,一面是長安官吏間流傳的‘事實’,另一面就是山陰縣當地百姓的‘感激’,到底應該相信誰才好呢。
想到這里,于志寧便對那農人老者問道:“你說你們原本因為逃避戰火而躲進了深山,那這么說你們應該算是……”說到這里,老于頓了頓,似乎在想要怎么說‘逃民’這兩個字。
畢竟眼下只有他和老仆兩個人,而且又不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若是因為說話惹鬧了人,被人打了怕是都找不到說理的地方。
不過那農人老者似乎并不介意自己的身份,見于志寧猶豫便主動說道:“不瞞這位先生,當年老漢的確是逃民,不過現在不是啦,逍遙候爺給老漢補了戶籍,還給老漢家里分了地,老漢可是正正經經的良民嘍。”
“那能把你的戶籍文書給我看看么?”于志寧見農人老者似乎很好說話,便試探著問道。
“老先生是府城來的吧?”農人老者沒說可以也沒說不可以,打量了一會兒于志寧,反而問起他的身份。
于志寧想要了解一些山陰縣的事情,沒有一個合理的身份自然是不行的,當下借著農人老者的話便說道:“是啊,老夫乃是司功軍曹,主管本府官員政務之優劣。”
不想,于志寧剛剛就完,那老頭兒就變了臉色,連連拱手不說,順帶連筒也不要了,丟到一邊,打開自己院子的大門,一邊道歉一邊請老于進屋。
于志寧頓時被這老頭兒弄的有些哭笑不得,擺手示意他不要慌亂,好不容易等老頭平靜些了,才說道:“把你的戶籍文書拿來讓我看看可好?”
“哎,沒問題,沒問題啊!”老頭兒一邊答應一邊往屋里跑,時間不大已經拿了一張紙出來。
于志寧接過老頭兒遞上來的戶籍文書,不用看就知道,這東西是真的無疑,因為民間根本就不會有這樣的紙張,畢竟大唐官府需要靠這東西來證明百姓的身份,如果隨隨便便就能寫一張,豈不是亂了套。
所以他在接過那張紙掃了一眼之后便還給了老漢,隨口又問道:“老寧啊,不知你這村里可有人沒有戶籍,卻也領了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