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依據反應條件……
表面上該成的環,并不會成。
反而是無心插柳的地方,連成了環。
好你個周成環,利用大家對你“成環”的固有印象,打了一手反操作拉我們的分?
可以,這道題可以。
第五題,回歸了送分題的節奏。
第六題,送分……
考生們答題的時候,各省的教師和組委會大佬也沒閑著。
就在二層的大會議室,全體教師集結一堂,理論試題標準答案。
鑒于時間的緊迫性,他們等等會提前吃午餐,用整個下午連同晚上的時間進行交叉閱卷,午夜之前務必要判出理論分數。
孫樂秧、于志強和俞鴻自然湊成一堆,幾分鐘便粗掃試題的答案,展開了組內研討。
“嗯……難度還算適中……”孫樂秧托腮道,“挺適合咱們隊水平的,金牌數應該能有所突破。”
俞鴻點頭道:“去年就一塊金牌,今年怎么都能突破的。”
孫樂秧嘆道:“唉……去年確實是押錯題了,到頭來就我們仁大附的一個學生勉強拿了塊金牌,不走運不走運啊。”
“沒關系,孫老師你放心,今年我們有史洋,咱們都是帶了這么多年化競的人,知道史洋的水平。”于志強抿嘴道,“就是……今年的這個難度,其實不太適合他,拉不開分,稍微馬虎一下就會很麻煩。”
“這倒是其次。”俞鴻揉著額頭道,“主要是這兩天他和李崢太浮了,天天跑來跑去,QQ群里拉人,最后落到這種結果……也怪我,那天李崢一提這事,我們就應該注意到,應該早點做思想工作的。”
“也別光盯著他倆嘛。”孫樂秧嘿嘿一笑,“我們學校的歐星灼和吳數才是真的穩定,還有第十八中的張逸然,雖然實驗一般,但理論很穩,再算上李崢和史洋,我推測能有5金,雖然不是最好成績,但也算尚佳了,至少能從去年的失敗里緩過來了。”
孫樂秧這個推測,倒也合情合理。
國決的獎牌分布,始終都是343規則。
即排名前30%的人獲得金牌,中間40%的人銀牌,最后30%的人銅牌。
今年共計340人參賽,金牌總數應該在100上下。
同時,決賽理論和實驗分數的權重七三開。
最終得分=理論分數*0.7+實驗分數*0.3。
所以就算實驗差一些,理論夠強,也有望沖金。
另外,關于試題難度,還有一個小矛盾。
那就是試題越簡單,越利于大部分人。
試題越難,越利于絕對強者。
這個矛盾,在ICHO國際賽上,更加明顯。
一般東南亞國家做東道主的時候,試題會明顯簡單一些,這就會導致中俄這樣的化競強國無法拉開分差,一旦實驗有一點失誤,就容易出事。
上屆在印尼雍亞卡他的總決賽就是這樣。
但這屆應該不會了,因為ICHO回到了它的發源地布拉格,那群東歐化學妖人毫無疑問會血祭出最恐怖的終極題目。
至此,幾位老師的討論重點,也從幾塊金牌,變成了李崢和史洋能不能進國家集訓隊。
作為薊京的老師,他們的期待值其實是沒有那么高的。
能進四五十人的國家隊集訓名單,就等于保送菁北。
這就是萬事大吉了。
因此,史洋和李崢之前鬧那種意見,他們才不聞不問,不想多事。
即便他們深知李崢和史洋的水平,但眼下全國強者集聚一堂,他們也不敢就認為李崢史洋能出個全國前四,更不可能相信出兩個。
簡而言之,進國家隊這個目標太不切實際了,而且也超過了他們往年的格局,根本連想都不太敢想的。
只求盡量多的人拿金牌,能進集訓隊就好了。
……
大禮堂考場內。
3小時15分,李崢完成了答題。
此時,還沒有一個人離場。
來到這里的人,可不是簡單賭一手的,就算哪道題真的完全不會,也會絞盡腦汁往卷子上堆盡可能多的東西,也許就差那0.5分,就能簽約了。
至于李崢,如果是學校的期末考試,他一定已經交卷子走人了。
尤其是這種普通本科水平的卷子,實在不值得消耗腦力再檢查一遍……
可畢竟是國決啊……
算了,給周成環一個面子吧。
30分鐘后,檢查結束,并沒有任何改動。
李崢偷偷四望,依然沒有人交卷。
這種時候提前交卷,還是有裝嗶嫌疑啊。
之前發生很多事了,他不想再成為眾人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