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換過衣服后,**華被擋在了門外,被擋在了劉曉東、孫秀斌和唐知非等七八位老師的后面,只能老遠咬著牙看著教室內的擺拍。
擺拍的主題,無疑是“認真學習”的李崢。
且拍攝全程,都十分做作。
在這個過程中,俞鴻和唐知非,也分別裝模作樣講了幾分鐘課。
每個同學都直挺挺地認真聽講,目不轉睛,十分令人惡心。
李崢自己也搞得十分惡心。
林逾靜就更惡心了,很努力才沒趴睡。
然而這后面,還有更惡心的。
那就是單獨參訪。
為了顯得自然,大家都要在教室里待著,假裝是課間。
李崢則站在一個方便取景的地方,接受采訪。
他說的每個字,都會被全班清晰地聽到,非常羞恥。
可即便如此羞恥,李崢也給足了校長面子,盡可能地表示這一切都是學校和老師的功勞,我只是正常學習罷了。
本來,這些問答都是套話、廢話,是所有競賽冠軍和高考狀元都會說的那類話。
但被問及一個問題的時候,李崢不自覺地認真起來。
“所以李崢,你將來的目標會與化學有關么?”記者女士問道。
李崢淡定作答:“不一定與化學有關,但一定與科研有關。”
“哦?為什么如此肯定呢?”記者來了興趣,“你也許會出國,也許會進入企業,或者自己創業,怎么就這么確定自己一定會搞科研呢?這是你從小的目標么?”
李崢面對鏡頭,舒了口氣。
偶爾,說一次真心話吧。
不知不覺,他的神色銳利起來。
記者女士還沒來得及反應,猛男已開口:
“大多數觀眾,只會看到這樣一條新聞——”
“我市的某某獲得了全國化學競賽第一名。”
“觀眾們會從新聞里看到學校的栽培,我的努力,老師的幫助等等。”
“但這些其實都不是最根本的因素。”
“最根本的因素只有一個——”
“錢。”
聽到這里,記者開始慌了。
老師同學也都慌了。
不過終究也沒有太慌,畢竟不是直播。
而李崢,現在已經進入了“想說也可以說”的真話時間。
“競賽冠軍,不是憑空蹦出來的。”
“是國家用錢砸出來的。”
“一次化競比賽,從初賽到決賽,再到集訓和國際決賽。”
“組織費用,以千萬計。”
“這還沒算全國那么多名師的精力投入和時間準備。”
“現在,我拿了冠軍,將來必定進入名校。”
“一位名校的大學生,國家每年的投資也是以百萬計的。”
“算上我的家庭投資,以及國家對我在義務教育階段的投資。”
“我這樣所謂的一個競賽冠軍,從上小學開始,到大學畢業。”
“吃掉的教育經費不會少于500萬。”
“同時,我還占用了全國最頂級的教育資源。”
“的確,我是通過自己的努力,突破了層層選拔,才能擁有這些。”
“但我很清楚,這些不是上天賜給我的,而是全社會給予我的。”
“當然……上天的確賜予我了一些東西……但還是社會給予的更多一些……”
“算了這段刪掉,我重新說……”
“……是全社會給予我的。”
“沒有集體,也就沒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