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叫了你一個人?沒叫那個和你玩的?”
“對。”
“為什么?”
“因為我玩的亞索。‘平常玩亞索也就罷了,口嗨還亞索???’班主任最后是這么罵的。”
“……”
……
雖然理論考完,但李崢和林逾靜依舊沒有任何松懈。
無論復習、晚飯還是跑步,都在重復著那些標準動作,太極也從餐廳打到了小樹林。
說白了,還是因為那兩個380+怪物的關系。
雖然他們倆根本不知道那倆位是何許人,但那兩位卻已經成為了他們的共同敵人,起到了吸引火力的效果。
對于APHO的恐懼,也越來越深。
次日晨8時,二人很不巧地被安排在同一個實驗考場考試。
林逾靜又不厚道地披上了白大褂,戴上了黑框眼鏡,并且再次處于李崢前排。
然而這次,李崢根本看都沒看。
果然如張小可所說,只要這次考試有它的意義,足夠重視,根本就無心再去想那些光怪陸離的事情。
拿到實驗題,李崢同樣感受到了陡增的難度。
以及從未見過的套路。
雖然仍是一道光學題,一道電學題,但與往年相比,基礎的測量分數占比明顯下降,并且在同一個實驗中,加入了光電池、偏振片等元件,極大地提升了復雜度。
時間卻是分秒不加,一道題仍然只有90分鐘。
慫不至于,但時間實在太少了,導致容錯率很低。
麻煩的不止是失誤,還有偶然。
有時候一個步驟,完全相同的手法,但就是會因為一些奇怪的偶然造成誤差。
即便是嚴謹的科研實驗,名家高手,都會做很多次積累樣本,避免偶然,更何況是眼前這些精度并不高的儀器。
這種實驗,李崢能做的,也只是全力爭取設計與手法的極致。
其它的,交給儀器和上帝了。
雖然他本人沒有100%的把握,但嫻熟到流油的手法,依舊導致巡考老師駐足。
畢竟,他是經歷過化競實驗考核的人,尤其是最后的國家隊集訓,對于實驗的把握已經刻進了骨子里,雖不及史洋那么奔放,卻也展現出了一副異于常人的沉穩。
另外,在胡增武實驗室中的真實科研實驗歷練,同樣給他增添了幾分真正科研人才能品到的嚴謹。
巡考老師端詳片刻后,走至后方專門盯李崢實驗的監考老師身旁:“這就是李崢?”
“啊,您知道啊。”監考老師點了點手上的表格,“非常穩,像是泡了很多年實驗室的。”
“就是不那么靈。”巡考老師沖前排努了努嘴,“那個女生比他靈,卻沒他穩。”
“那個就是林逾靜吧?”監考老師問道。
“他倆都這么出名了?”
“哈哈,他倆害得昨晚閱卷組都沒睡覺。”
“嗨,誰又會想到會有這種情況呢……千萬別往外傳啊,等最后組長的意見。”
“是,這個肯定不能傳。”
……
11點整,考試結束。
李崢和林逾靜交上卷子,隨著眾人一道進入了一個小教室等待就餐。
兩個人都不怎么高興。
“應對變數的臨場反應還是不行……”李崢懊惱垂頭,“這破儀器不得勁啊。”
“我……我……我測耦合系數的時候……”林逾靜則撅著嘴,眼看就要哭了,“漏磁啦!!!……”
“啊?我昨天不是提醒過你了么?”
“不要再說啦!”林逾靜趴在桌上,唔唔發顫,“渣渣……我們不會……拿不到好名次了吧……”
李崢也是一抖:“畢竟……有人復賽考出380+的分數……”
“不會吧,不會吧……”林逾靜歪過頭,整張嘴都開始變形,“難道我們……我們都是渣渣……”
“冷靜……”李崢托腮道,“一起去APHO,也還可以忍,不知這屆是在印度還是越南。”
“不要去印度啊……那里衛生間都沒有紙的……”
“怕什么,這方面我很有經驗。”
“完了,完了……”林逾靜抱著頭狂扭起來,“從沒感覺這么差過……要是APHO我就棄賽……”
“你怎么都失去理智了?”李崢比劃道,“國家隊名單是集訓的時候定的,前50名都可以進集訓,我們這次雖然砸了,但后面還有機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