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哎哎,是是是。”大方臉笑道,“靜靜也厲害,也厲害。”
“你學位沒了!”林逾靜跺腳開罵。
“哈哈哈。”大方臉這才與李崢握著手自我介紹,“初次見面,我是陳威,沈老師的博士生。”
陳威……陳薇……
李崢算是知道林逾靜是怎么瞬間編出這個名號的了。
只是面對真·陳威的時候,他氣勢難免有些不足。
“我是李崢,一個……一個高中生……”
“哈哈哈,雙冠王就別謙虛了。”陳威這便引著二人上了電瓶車,一路朝科普館開去。
因為臨近發射的關系,科普館今天中午后也將全面關閉,可以說這是發射前最后一波參觀了。
至于發射信息,陳威雖然很想說,但也只能緘口不言,畢竟機密太多。
這一點,從附近的駐軍、軍用運輸車等等方面,自然也可見一斑。
即便不用陳威介紹,李崢也知道這是一次三方合作的大工程。
運載火箭研制由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負責。
發射場管理,各方協調由中華航天負責。
后勤保障,通訊保障,場地建設、大件物流運輸等硬差事,則由軍方負責。
其中,沈聽瀾作為第一方的第二負責人,擁有全部技術事宜的最終話語權。
至于決策權,那是更上面大佬的事情了。
這方面的事情,陳威自然也不便多說,進了科普中心,聊了幾句當年的競賽后,也走到了一排火箭模型跟前,他這便介紹起可以公開的內容。
“我國的航天發展,基本是圍繞著眼前的這幾個系列前行的。”
“具體型號太多,你們也記不過來,能擺在這里的,基本都是里程碑。”
陳威首先指向了最左邊的“小個子”。
“這是長江一號,我國第一臺成功將衛星送入軌道的運載火箭。”
“它成功地將東方紅一號衛星送入軌道,在進行軌道測控的同時,也向全世界,全宇宙,第一次發出了我們的聲音。”
“這同時標志著,我國繼蘇、鎂、法、日后,成為了第五個自行研制并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一曲《東方紅》,正式起奏。”
“值得一提的是,這整個項目,幾乎是我們的首任院長——錢學森先生,單槍匹馬拉起來的。”
“老鎂說錢學森先生值五個師,不放他回來。”
“要我說,先生值20年。”
“他一個人,將我們整個國家的航天水平和導彈水平向前推進了20年。”
“好,我們繼續,下面是里程碑之二……你倆別哭啊,這剛哪兒到哪兒……”
莫得辦法。
先生完全就是李崢的終極偶像,人生燈塔,唯一真神。
這才是真正的光。
林逾靜雖然已經聽過很多次了,但眼中依然閃著淚花。
“李崢,你知道長江一號的運力是多少么?”
“嗯……1噸?”
“300千克。”陳威點頭道,“這還是近地軌道運力,根本沒有進入地球同步軌道的能力。”
“太難了……”李崢熱淚盈眶,“這……幾個張小可都比這個重。”
“張小可是你們班的質量單位么?”陳威絲毫沒有奇怪,反而很舒適地拍了拍肚皮,“理解理解,我當年也是質量單位,他們評價一個東西多重,都說幾威。”
“哈哈。”李崢破涕為笑,跟著陳威走到了第二臺火箭面前。
與之前瘦弱的長江一號相比,這臺火箭精壯了許多。
陳威繼續說道。
“東方紅一號成功發射33年后,2003年,天州五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