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掌握了控制林逾靜的訣竅。
那么今后……
我就是王了!
他并不知道,李毅也曾有過這樣的錯覺。
就好比一個總欺負你的人,突然有一天給你喂了口飯,你就會覺得哇這個人太好了,今后可要好好對他好。
然后李毅就變成今天這樣了。
這種斯德哥爾摩綜合型PUA,是防不勝防的。
好在,工作與學習分散了李崢的注意力。
尤其是哈工大的老寸頭們工具多、思路廣,可謂是器大活兒好,這很快就把李崢勾過去了,不至于深陷泥沼。
對于這樣的合作,他們是比李崢還要樂的,誰又不想用航天數據豐富自己,順便出幾篇**論文呢?
更何況這種合作本來也有經費拿。
這樣**般的碰撞,就像火箭的尾焰一樣,短暫地點火過后,瞬間爆炸。
……
這樣士氣拉滿的超飽和工作,一直持續到了12月13日。
從始至終,全所共提出了57條具體的改進點。
經過討論、論證以及李崢組的數學實驗,其中35條為可靠改進。
結合現階段的技術條件,資源力度和工期,21條可行。
再綜合這21條進行統一論證,解決其中矛盾和排斥的部分,匯總為15點。
最后,將這15點重新落實在工程圖上,最終方案就此出爐。
李崢組由于水平經驗所限,沒有能力提出任何改進點,但他們卻成功地搞出了幾套計算模型,為改進論證增加了一個全新的維度,這個維度雖然還沒強到起決定性作用,但整個團隊都公認其具有很高的參考性。
當這份改進方案定稿后,朱明躍連同幾位骨干立刻奔赴集團,與趙振華一同向領導匯報。
雖然只是一個閉門匯報,并非大規模討論會,但這樣的重大事宜,其精神往往是閉門小會所決定的,大會只是落實技術細節。
可以說,這一個半月的努力結果,黃二的生命周期,將在這個下午決定。
這個下午,十七所的整個團隊,就像是一臺全速前進的賽車,突然就被抽掉了發動機。
就像是有種工作慣性一樣,想找點什么忙一忙,卻又無處下手。
面前只有焦慮,焦慮,還是焦慮……
這樣的焦慮同樣也發生在李崢的辦公室。
下午三點,死氣沉沉。
李崢、林逾靜,劉睿,各自埋頭,連聊都不敢聊。
突然,李崢的電話響了。
眼兒一瞪。
杜松濤。
李崢咽了口吐沫。
這逼先于所里人有消息了?
無論如何,他還是惴惴不安地接通了電話。
“慌不?”杜松濤張嘴就問。
“日……”李崢提了口氣,“有消息就快說……”
“有個**消息,就打個電話逗你玩,那個相聲你聽過沒有,逗~你~玩~”
“嘟嘟嘟……”
李崢這就給掛了,沖呆望過來的林逾靜和劉睿道:“杜松濤,犯欠呢……”
“黑名單!”林逾靜罵道。
話音剛落,杜松濤就發了個信息過來。
【開玩笑的,有消息了。】
李崢眼兒一瞪,很賤地又撥了回去。
這次杜松濤也沒再賣關子,一五一十說了。
面對新的改進方案,集團領導似乎也有些舉棋不定。
如果是平常,犯不上這么猶豫,黃二那么多資源都砸進去了,不差這一點。
問題是,927同樣開工在即。
這個節骨眼上讓七、八個院所工廠,集體為黃二趕工,927勢必要再耽誤幾個月了。
況且,賭怪的信用,也是會透支的。
趙振華再怎么拍胸脯,領導也不敢全盤相信,但也不至于全盤否定。
因此,這便臨時請幾位專家開會討論。
其中,梁新平、沈聽瀾、杜松濤等人都在列,他們正在往集團趕。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請的都是純技術方面的專家,陳鴻兵再次無緣登場。
這個消息很快便傳遍了十七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