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氣!
什么意思?
瞧不起人?
系統難道被張小可的DNA感染到了?
就這還復雜?但我沒見過P社游戲還是沒玩過文明?
想點科技樹,對我來說還不是分分鐘的事?
為什么5個月沒碰系統?
只是忘了而已。
不不,不是忘了,是計劃。
一切都在計劃之中——
現階段的系統,分為【科技與理論】、【工程與工藝】和【人文與社會】三大板塊,其中每個版塊,都將學習內容細分為很多張卡片,從左至右,從基礎到前沿,都可以通過學習點亮。
當某個方向,學習到現今最前沿的時候,便可投入學資揭開后方的迷霧,得到下一步創新的靈感。
設定擺在這里,依李崢的性格……
當然先把已有知識全點亮,全學完了再說了!
畢竟,前沿科學也是在緩慢突破的,今天還在迷霧里不可見的技術,指不定什么時候就成為了公開可學的內容。
不如把通識學盡,再做突破。
這才是頂級憋佬該做的選擇。
于是,通過這5個月的學習,李崢成功點亮了【科學與技術】中……
5%的卡片。
5個月,每天156個小時,完成了單個板塊5%的學習。
確實,有損學魔的體面。
但也不能小看這5%。
現代科學,早已不是那個簡單純粹的姑娘了。
隨著幾個世紀的發展與分科,它現在更像是一個無限觸手無限細分的分形大怪獸。
通常一個人至少要學到40歲才能算是一個領域的專家。
而這樣的領域,至少有1000個,并且每天都在增加。
這樣算的話,即便是學魔李崢,也需要8年左右的時間才能點亮全部現有的【科學】卡片,至于工程和人文,40歲應該是夠了。
李崢對這個效率倒沒有太在意,大不了40歲出山,對當代科學家來說,這可是金童一般的年紀。
只是,系統似乎誤會了,以為使用者是個弱智,強制送上了指引大禮包。
想跳過去也不能,欲拒絕也無法。
必須現場使用。
罷了。
還好不是跟靜靜絕頂的時候。
不然情到濃時,突然念叨起學習,怕是要被打了。
很快,障礙者專屬的任務指引已然展開。
【根據您的學習進度,您對“科技與理論”板塊興趣最為濃厚。】
【那么,請先選擇初期主攻的大方向。】
【A.理論:以數學和物理為主,試著解決一些難題,構建新的模型,需要漫長的時間與龐大學資投入,成功開創出理論后,仍需要實驗驗證,這是一條十分艱苦的道路,也許在死后幾十年、上百年才會被世人所承認。】
【B.實驗:通過實驗的方式開創或驗證理論技術,會牽扯到一些‘工程與工藝’方面的內容,但總體門檻較淺,可以更快地研究出可靠的成果。】
李崢還沒來得及選。
A選項就暗了下來。
B選項就亮了起來。
【請您選B。】
真就把人當弱智了!
我堂堂學魔系統,怎么就突然降維到頁游水平了?
李崢叛逆地努力了很久,也沒法選A。
唉……
躺平吧。
B.實驗。
【很精明的選擇哦。】
夠了……臺下還有一個班的人等著我講話呢……
【檢測中……】
【恭喜您!】
【您已滿足全新科技卡片“電子束分子CT掃描技術”的觸發條件。】
【該技術本應投入300學資方可解鎖,在此系統將免費贈與。】
李崢的視野隨即跳轉到【科學與技術】板塊,在自己之前點亮的幾張卡片后,一塊迷霧悄然散去,全新的技術出現了。
【電子束分子CT掃描技術】
【一直以來,分子結構的解析,通常會首選X射線晶體衍射技術……】
【……】
【……這成了某些物質研究的關鍵技術瓶頸。】
【實際上,通過電子束代替X射線,來改進衍射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