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觀測”真的可以改變結果。
那就試著像那些偉大的名字一樣。
用式子寫出來。
波有式子,粒有式子,那“觀測”一定也有式子。
套在一起。
她會回來。
青年從此走向了這萬劫不復執迷不悟的毀滅之路。
會議室中,鐘平淡淡地重述著這段過往。
“研究生時期的解其紛,名望是很大的,比你和歸見風加起來還要大,國內學術圈一定是找不出第二個的。”
“我并不是說你們不如他,只是在當年的物質條件下,本土能出一個像解其紛這樣登上國際頂級期刊,土生土長得到國際認可的學者,簡直就是奇跡。”
“因此他要做什么,沒人敢有半分質疑,無論學院還是學校都鼎力配合。”
“再加上當時氣功熱什么的,甚至領導也真的認為,他能研究出什么了不得的創世理論,他就是我們的愛因斯坦。”
“你知道,數理的純理論研究中,計算機,也就是算力,是最核心的資源。”
“就這么說吧,當時半個薊大的算力都是他的。”
“這個階段大概持續有三年,直到他博士畢業。”
“基本是0成果。”
“甚至是負成果。”
“別說頂級期刊,三流期刊他都只發表過一篇,還被罵得狗血淋頭。”
“他在嘗試用最基礎的數學方法重構物理學,這本不必被罵,但他用很長時間都沒有像樣的成果,卻總在他的體系內甩出一堆數學內容攻擊前沿量子力學,這招致了很多惡名。”
“就是用他自己自說自話的理論,否定別人,有點像是民科那一套了。”
“可關鍵他掛著薊大的名啊,用著薊大的資源啊。”
“在這個時期,海歸博士也越來越多,包括我,當然我回國后先去的菁華,對當時薊大物院的情況并沒有直接體會,但總也能聽到一些的。”
“至少在當時,海歸博士的確強于本土博士,強就強在‘國際信息吸收’這一塊,無論是思想、知識還是研究方法,確實都高明一些,這樣一派人自然無法理解學院對解其紛的縱容,簡直就跟全民練氣功一樣滑稽。”
“外加解其紛自己也不太會為人處世,從來想起什么就噴什么,還是用自己的理論噴,這就造成了他一個人與量子世界為敵的情況。”
“后來隨著領導變遷,解其紛的資源自然也一天一腰斬,最后連他帶的學生也都跑了。”
“其實就算這樣,他的底子和貢獻也在,評個教授本該不成問題。”
“可他就是骨頭硬,明明什么都沒有了,一樣天天否定90年代以來的量子力學進展,把學校90%搞量子力學的人都定義成誤人子弟和傳銷騙子。”
“這就導致學校幾次評職稱的時候,幾乎90%的老師都激烈反對。”
“倘若他是一個什么學識都沒有,一個屁都不放的人,這么多年混到現在都該評上了,可他偏偏就是這樣……”
“時間久了,干脆也就跳過他不評了。”
“時至今日,這些事其實早就過去了,現在這些搞量子的老師早就換了一批,別說跟他論戰,根本都不怎么在乎他了。”
“我偶爾見面,會跟他說申請一下,再評一下。”
“他卻只搖搖頭,無所謂的就走了。”
“至于調他去實驗中心,是我的意思。”
“他的課普通學生評級很差,很少人能聽懂,考試基本要靠自學,還有幾次他在考試前干脆公開了試卷,說什么破考試無所謂,大家不都是來混文憑的么,反正沒人真要搞清楚物理……”
“基于此,再讓他上課,無論對他還是對物院都不會有好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