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斌同時還是萬帆這個小廠的負責人,萬帆不在家的時候由他全權調度。
當然作為負責人他每月額外有五十元的操心費。
工作就這么分配下去了。
接下來,萬凱教許俊安波和欒義勇關于注塑機的事項,萬帆教許廣國和孔慶生做點火器。
謝斌就教那幾個女生安裝打火機。
從晚上七點一直忙活到十點多鐘,這些人該學的都學的差不多了。
明天是國慶節,正常情況下是不應該開工的。
但是小圩屯這些奶黃子們幾乎天天都處于放假時間,他們比萬帆還心急干活,于是就決定明天下午開始試生產。
萬帆把提前購置好的勞動保護發了下去,包括工作服、工作鞋、手套、帽子。
謝斌和國慶兩個打氣的人還配了一副特殊的眼鏡。
本來他是買了十二套勞動保護,其中有一套是他自己的。
但是現在多出了個許云,他那套勞動保護就給她了。
謝美玲看到許云和鄭雪梅都有了一套勞動保護不由眼熱,她也想在這里上班,這樣就能天天能看到某個壞蛋了。
當然,這也就是想想而已。
萬凱因為旅途勞頓就回家去睡覺了。
剩下這些精神興奮的人繼續瞎咧咧,一直咧咧到十一點才各自回家。
待人都走了以后,萬帆檢查了一遍門窗。
門窗在收拾房子的時候都安裝了鐵欄桿,具有一定的防盜功能。
感覺沒什么問題后,萬帆關了燈也回去睡覺。
秋收后小舅的瓦匠班再來收拾房子的時候把前大門也收拾出來,還要留一個傳達室,到時候雇一個打更的。
一夜無話。
十月一是國慶節,城市里企業政府部門都會高插國旗,張燈結彩。
但在農村這一天和平常沒多大的區別,唯一區別的就是在外面干活的人都回來了,顯得人多了不少。
這個時期在外面城市里工作的人幾乎都是吃商品糧,他們的父母不是教師就是國營企業或政府部門的職工,只有他們的子女才有資格被城市里的工廠招工。
這也成了這些家在農村的子女進入城市的唯一途徑。
大概萬家是唯一一個子女有招工資格父親既不是教師也不是國家公務人員的另類家庭。
他家以前在龍江的國營農場,搬遷回來后就稀里糊涂地弄成了商品糧。
商品糧在當時的農村成了一道門檻,吃商品糧的家庭是不會找農業戶口的人做配偶的,不論男還是女。
但這對萬帆來說沒什么存在感,因為他知道再過四五年,這些東西都徹底的湮滅在歷史的長河里。
城鎮戶口和農村戶口似乎一夜之間就處在了一個平等的地位上。
下午要開始試生產,萬帆一早晨就走進了車間四處巡視,有什么隱患和問題要及早的發現,發現了就要排除。
但轉了好幾圈沒發現有什么問題,這才放心地走向林志久的小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