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里崗離葛營子八里地,就是這段路不太好走,萬帆奶奶七十多歲了,雖然身體還算硬朗,但也需要一個比較舒適的交通工具。
就是這個交通工具不太好找。
李江提供了一個線索,說鄰村有一家養活了一臺雙座的130輕卡。
目前這種狀況下,130也湊合了。
李江騎著自行車馱著萬帆來到了鄰村,以三十塊錢的價格租下了這輛輕卡。
萬帆坐著輕軌回到了那間小土屋。
當然他沒有告訴奶奶要接她回去養老,只是說接她回去到他們家住些日子,過些日子還把她送回來。
他擔心奶奶會用什么故土難離這樣的詞來拒絕。
先哄去再說。
對于萬帆這個說法奶奶沒有表示拒絕,反而還樂呵呵的,并且一再叮囑只去住一兩個月就回來。
萬帆扶著奶奶坐進的130輕卡駕駛室的后排座位,然后回頭很像那么回事的鎖好了小破屋的門。
弄得好像還會回來的樣子,這當然是做給奶奶看的。
車從村里穿過萬帆四周掃視著這個曾經自己生長過的地方,心情略微有點復雜,以后怕是再沒有到這里來的機會了。
在看熱鬧的人群里,萬帆沒有看到老叔的身影,大概率是被老嬸拉回家去了。
至于那些孩子里有沒有老叔家的已經長大的孩子,萬帆不太清楚,就是面對面他也不一定認識。
她家離開這里的時候,老叔家的孩子才兩歲,他到哪里去認識?
萬帆以為這次分別以后這輩子他可能都不會再看到老叔和老嬸,但兩年后,大爺大媽和老叔老嬸竟然會去他們家,讓當時的他驚訝不已。
當然這是后話。
葛營子鎮上有兩家個體旅飯店,雖然簡陋但在農村鄉鎮來說,也算過得去了。
一間有一鋪大炕的屋子,每人兩塊錢的住宿費,萬帆祖孫三人就住在這個屋子里。
然后就在他家要了幾個菜,吃了一頓晚飯。
吃完飯躺在炕上萬帆就陪奶奶聊天,聽奶奶講他老子小時候那些糗事。
萬向陽在炕梢躺著光知道嘿嘿嘿的笑,也不插話。
“奶奶!如果你在我們家住,習慣了就不回來好不好?”
聊天期間,萬帆也會插一些這樣的問話。
“那可不行!奶奶都這么大歲數了,將來埋骨也要和你爺爺埋在一起,怎么能葬在外邊?故土難離呀!”
奶奶的話也不是說沒有道理,葉落歸根是華國人都印在骨子里的情懷。
萬帆很聰明的就不再提這個話題,馬上就把話題轉移到了其他方面。
第二天一早,六點多鐘,祖孫三人坐上了,開往新克縣城的客車,一個多小時后在新克縣客運站下車。
這一回萬帆沒有去買客車票,而是在客運站外租了一輛轎車直奔申吳縣。
轎車的速度自然是比客車快多了也舒適多了,原本要走三個多小時的路程,轎車兩個小時就到了。
這二百塊錢花的一點不冤。
他們到達申吳縣后半個多小時,從黑河開往龍鎮的火車就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