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帆孔祥明林志久也是沿著這條學生上學,放學的路上了東山。
這條路一直到關嶺家門前也被鋪上了油漆。
去年萬翻修電動車廠門前到西邊大道這條路的時候,順便就把這條街道也給鋪上了。
當然,這條街道上的其他人家是跟著謝美玲家沾光了。
如果謝美玲家不在這條街上住,這條街道起碼現在沒有硬化的可能。
學校坐落在東山頂部南側,果園子在學校的后邊也就是占據了東山的北側。
學校前面廣場外就是一片很開闊的山溝,小圩屯中街延伸到這個山溝的溝口。
這片山溝總面積大概有數萬平,溝里邊沒有耕地,都是些雜七雜八的樹木。
這個山溝就是萬帆想要開發的地方之一。
這里邊如果平整好了,蓋成一片住宅樓還真一個好地方。
東方北方環山,南方面對那條烏云公路,西面就進了村子。
但缺點是開發這個山溝的成本會非常高昂,尤其水利系統將耗資極大。
這對于不以商業開發為目的的萬帆來說,開發這里有點得不償失。
開發成本高了,就算是平價賣給自己企業的員工,那價錢也是可觀,這無形之中就增加了員工們買房的負擔。
因此不到萬不得已,萬帆沒打算開發這里。
他心儀的地方是學校東面那塊長度超過二百米,寬度也有一百米的山頂平地。
從學校東墻往東二百米有一條土路,這條土路是通往孤山鄉大洼村的,是連接姜崴村到大洼村的唯一紐帶。
過了這條土路再往東二三百米遠,就是大圩屯。
萬帆看中的就是這塊東西長二百米南北寬一百米左右的平地。
這快地如果蓋成住宅樓,哪怕就蓋成五層高的樓也能容納五六百戶,基本上企業里員工的住房問題就解決了。
上一世再過十多年,這座姜崴學校就不復存在了,和坪山大隊學校合并在一起,搬到了兩村交界的地方去了。
合并的主要原因就是學生少了,不足以支起一座學校。
不過這一世這種可能基本沒有了。
姜崴將擁有獨立支撐一個學校的人口,學校黃了的可能性不大。
不管學校黃不黃,學校的這塊地皮將來都是萬帆的,他可以在別的地方再蓋一所學校,把這塊地皮倒出來,為自己所用。
萬帆,孔祥明和林志久就站在這塊地上比比畫畫。
“你就看中這里了唄?”林志久問。
“現在就是它了,等這里開發完了,那片山溝子我也要開發,有可能建廠也有可能蓋住宅樓,反正不能讓她像現在這樣荒廢著。”
小圩屯的每一寸土地他都準備利用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