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就是四百五十萬嗎!他們出得起。
趙永泉答應和鄉港那邊進行聯系。
萬帆看著辦公桌上新換的一九九五年的日歷有些恍惚。
九五年的第一天是元旦,最后一天是春節,一頭一尾還有三十天就過年了,他的第三代電動車要不要上馬?
培訓的工人已經培訓完畢,城市里的廠房也準備就緒,現在只要他一聲令下,第三代電動車就可以生產。
可是這離過年也太近了,生產出的商品在這個時間段進入市場,似乎有些倉促。
“媳婦兒!你說咱們下一代的電動車是現在做好還是過完年做好?”
萬帆發揚民主精神,準備給謝美玲一個表達自己意見的機會。
“當然現在做好,這樣年前不還能賣一些出去嗎?”
“你真的仔細考慮了嗎?”
“這有啥考慮的?年前買車的人是相當多的,你有新車上市自然有人買,你那新車的造型我都看著蠻喜歡,我都想買一臺!”
“你拉倒吧!從你家到我家,滿打滿算沒超過一百米,你買那玩意干啥?”
“一百米就不是路了?走著也累!”
“你還能再懶點不?要不要我雇兩個人坐個花轎抬著你?”
這人是越活越懶,走一百米的路她都嫌累了,扭扭秧歌跳舞她怎么不累?
既然他們家另一個當家的說生產,那么萬帆就拿著老黃歷找日子。
一月四號這天宜開業開幕開市,但是四這個數字讓萬帆有點不舒服,往下一翻五號這天也利于開業開幕開市,也就把城市里新廠的開業時間定在了五號。
三代電動改變了造型,大架子進行了加粗加固,電池增加到了四塊,不過成本比二代電動車并沒有高多少,僅僅多了一百五十塊錢。
這增加的成本中多了一塊電池占去了六十元,加大功率的電機占去了三十元,其余的就是外殼了。
這臺整車的出廠成本是九百元,出廠價暫時定在了一千二百元。
這一次市場賣什么價格,萬帆不再干預,但也希望零售價不要超過一千八百元。
當然,兩千塊錢賣出去那也是你的能耐。
沈雨辰和欒義軍的碟片廠到現在,已經生產了快一個月了。
他們的作坊式企業現在每天能生產出一千片碟片。
故事片是兩張碟片為一部片子,也就是說他們一天能生產出五百部完整電影的光盤。
一部電影的光盤他們能賺將近八塊錢,這一天下來一個人就賺兩千多元,第一個月他們兩人就實現了十萬元的利潤。
這些碟片通過各種渠道向四周分流,極大地豐富了人民群眾的業余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