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的時間里,葉尋和葉寶寶兩人都在準備著有關于延伸相關產業鏈的事情,不得不說這一億的名氣值沒有白費,葉寶寶的效率極高,幾乎在一周之內就趕制出了相關的措施。
隨后青尋發布了關于打造ip的消息。
并對其事項進行了非常詳細的說明,起先發布的時候,一些網友們頓時覺得無感,因為以往的打造ip,十個中能夠打造出一個精品那已經就是很不錯的成績了。
如今青尋也開始走向了這一條道路,網友們心中開始隱隱擔心起來。
“我本來以為青尋是網的一股清流,沒想到最終還是走到了這一步,這么多年來我看到了很多優質都被改編給毀了。”
“青尋網也要開始撈錢了嗎?唉,看來這是避免不了的啊,只希望到時候改編的時候,那些公司能夠認真一點,我可不希望自己喜歡的被改成一坨翔。”
從網絡上分散的言論就可以知道網友們對于打造ip的不相信,畢竟以往失敗的例子比比皆是,很多的影視公司就是看上了的名氣,然后胡亂找一群流量演員,用最多的投資請最貴的演員。
從而來打造流量加流量的頂流陣容,雖然這種模式被很多網友們吐槽,但是沒有辦法,熱度在這里,依然有很多粉絲買賬。
所以久而久之,這種形象就造就了一些影視公司形成了這樣的習慣,用最熱的ip,請流量最高的演員,然后拿最多的錢。
此刻的辦公室內,葉尋也注意到了這些評論,但是他并不生氣,反而非常慶幸有這樣一群為擔憂的網友們,只要有人的眼睛明亮,那就證明著華國的觀眾還有救。
如果當觀眾們都買賬那些熱ip加流量明星的電視劇,如果質量好那還無妨,如果電視劇質量差依舊有大部分人買單,那就說明現在的觀眾們不值得看更好的作品。
正如華國某知名導演所說:“垃圾電影太多,無非就是垃圾觀眾太多。”
這話雖然聽起來很激進,但是道理在這里。
市場的需求往往決定了產出電影的方向。
葉尋關上電腦,開始思索著解決的方法,站起身一直在玻璃窗戶前來回走動,一邊喃喃道:“我必須讓還對影視抱有希望的朋友們一個交代,至少讓他們安心。”
可是以往的失敗案例造成的影響是難以抹去的,要想真正讓大眾們信任自己,這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或許,我要做好帶頭的作用!”葉尋驟然間停下腳步,眸子中閃爍著亮光,這個想法冒出來之后,葉尋腦海中的計劃漸漸有了藍圖。
葉尋快步回到座位上,登錄上自己的熊貓私人賬號,發表了一篇聲明,只不過這一次的葉尋代表的就是青尋文娛的掌舵人。
葉尋:今日開始,青尋將要對優質進行ip打造,網絡上很多朋友們的擔心我已經瀏覽過,但是我葉尋作為青尋文娛的ceo,我在這里向大家保證,青尋文娛一定會將質量作為重中之重,絕不會讓優質蒙了塵。
在文字下還有一張張圖片,上面有著一些青尋文娛的初步計劃。
最后網友們才發現,原來青尋文娛旗下有著十幾個公司,涵蓋文化產業的各個方面,葉尋還在里面說明,自己擁有對所有公司的控制權,確保改編作品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