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青妙將買地的進展,一五一十匯報了一遍,許默也知道了個大概。
三家釘子戶所在的位置,正好是這塊地比較重要的地段,如果將來想要在這塊地上造房子和學校的話,就必須些把這三戶人家弄走。
其實開發區也給出了一套解決方案。
為什么做釘子戶,無非就是覺得賠償金額沒到達預期。
開發區的意思是玲瓏、開發區、釘子戶三方約在一起談判,只要和釘子戶談妥了條件之后,安置房由開發區負責。
如果釘子戶索賠的金額,超過了其房子本身的價值,多出來的部分就由玲瓏公司承擔。
就好比甲釘子戶的房子按照規定,只能分配到3套安置房,但是對方要5套才肯拆遷,那開發區和玲瓏公司就三二分攤。
玲瓏公司能以遠遠低于市場的價格,從開發區手上的安置樓盤中買兩套安置房。
這樣一來玲瓏公司只需要多出一丁點錢,就能解決釘子戶的問題。
“就這么做吧,農民也不容易,多給一點就多給一點吧。”
許默覺得開發區給出的方案也不錯,他拆遷過所以心里清楚。
一套市場價400萬的拆遷房,以優惠價格購買也就幾十萬,對玲瓏來說簡直是九牛一毛。
釘子戶一看到手的利益突飛猛漲,必然會心動。
目前看來這是比較靠譜的辦法。
至于后續結果如何,那就要看談的怎么樣了,能和和氣氣解決自然最好,如果對方漫天要價的話,那就別怪許默使出點陰損的對策了。
……
董青妙按照許默的吩咐,分別在不同的時間段約談了三家釘子戶。
第一家釘子戶是一對兄弟,他們的老房子宅基證上是他們父親的名字,宅基地只有三間平房,面積不足120平方。
按照開發區的政策,面積不足180平方的農戶,可以照顧到180平方,兄弟兩能拿到一大一小,或者兩個中套。
如果是一個子女肯定就答應了,但兄弟兩一戶一套,上面還有父母,兩套房子明顯分布均勻。
拿了中套父母住哪里?難道睡客廳?
一方拿了大套,父母是有地方住了,但另一方的面積就遭到擠壓,心里肯定會不平衡。
所以這一家釘子戶的訴求也很簡單,兩個字——分戶!
何為分戶?
有點類似財產分割,將老房子一分為二,兄弟兩每人占60個平方,然后再按照開發區的政策,分別提升到180平方的最低標準。
這樣一來,兄弟兩都能拿到兩套房子,也就沒有誰會心里不平衡了,同時也解決了父母居住的問題。
但開發區肯定不會同意這個要求。
兩套房子一下子變成了四套,翻了個倍,換成你是出錢的你能答應嗎?
“我知道你們有困難,這樣吧,我可以答應你們分戶的要求,按照一戶180平方的標準進行安置補償。”
董青妙也提出了自己的要求:“但我們要立個合同,拿了多少房子,你們全家人不能對外宣揚,如果違約就要賠償我們公司的損失。”
以前其他地方也不是沒發生過一些奇葩事情,明明已經拆遷了,結果知道了別人老房子比自家小,拿到的房子卻比自己多,于是就要求再補償一套。
要是不答應,就隔三差五就上門鬧事撒潑。
為了避免此類事情發生,有必要提前打好預防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