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為何是三教,而非是四教?
那自然是因為眾人依循慣例,將西方教排出在外了。
東方之事,
豈能容西方蠻夷插手。
……
…………
三教得三皇帝師之位后,由太清圣人親自下凡,教導人族天皇伏羲。
天皇之身份固然尊貴,但太清圣人乃是天道圣人,是天道在洪荒的代言人。如此身份,足夠尊貴了,完全有資格成為天皇的師尊。
天皇伏羲之后,便是地皇神農。
但此時,為守護洪荒天地,諸圣皆已離開洪荒天地,前往天外混沌去了。
通天圣人不在,截教就由玄清出面,收地皇為徒。
雖說,地皇身份尊貴,要遠遠超過玄清。且玄清,也遠遠無法與太清圣人媲美。但說到底,地皇也是人族出身。
而玄清,卻是人族仙師,人族所有仙人的老師,受整個人族的供奉。
因此,只要地皇還是人族,那祂就要稱玄清一聲老師。有此身份在,玄清自然有資格擔任地皇的老師。
人教有太清圣人,截教有九天仙尊,可闡教,卻什么也沒有。
十二金仙雖然個個跟腳不凡,但其成就,卻是極為有限。連大羅金仙的門檻都未曾摸到,就更別說成為人皇的老師了。
而且,因為伏羲神農二人的表現太過優秀的原因,使得人皇的位格發生變化,由原先的一族之皇,蛻變為了萬族之皇。
是以,人皇變得更為的尊貴了。
如此一來,以闡教十二金仙那不到大羅金仙的修為,又有何資格成為人皇的老師?
不怕天地氣運反噬,當場墮入輪回嗎?
心知自己不夠格,闡教弟子縱使心中不愿,也不得不做出改變。將計劃從原先成為人皇的老師,改為輔助人皇統一洪荒。
這樣一來,雖然得到的功德少了些,但起碼不會空手而歸。
畢竟,再怎么說,這也是三清好不容易為他們爭取來的機緣,可不能白白浪費了。
能撈一點,就多撈一點。
只可惜,
闡教十二金仙想的是挺好,但奈何,他們高估了自己的實力。
在軒轅與蚩尤的戰爭當中,他們非但沒有撈到好處,反而身陷劫中,染了一身劫氣。
若非燃燈道人及時出手,他們怕是會身死劫中,化作劫灰了去。
……
…………
一場大戰下來,沒撈到好處不說,反而差點把弟子搭進去,元始天尊如何不氣?
而這,還不是讓祂最為憤怒的。
最令祂震怒的是,因為身染劫氣的原因,闡教弟子未來必須要在大劫之中走上一遭,以抹消身上的劫氣。
不然的話,怕是少不了要往輪回之中走一遭。
……
好好的一樁大機緣,鬧成這個樣子,元始天尊沒有當場發火,已經算是好的了。
總之,
帝師一事,
元始天尊算是吃了血虧。
三皇之后,便是五帝。
既然三皇帝師是三清的,那五帝帝師自然也是祂們的。
但是,三皇太強了。
以三人之力,撬動無邊大勢,硬生生的抬高人皇位格,使得之后的五帝位格發生變化。
一經繼位,便是萬族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