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圣賢?我等武夫也可以嗎?”黃藥師眼睛一亮。
“為什么不能?孔子能教化天下,諸子百家能流芳千年,全是因為教化做得好,如果我們以武道教化世人,引導全民練武,開創一個舉國上下人人皆兵的全新時代,為何就不能成為堪比百家諸子的圣賢?”李鶴說。
至此,除了事先知道的王重陽等人,其他人都瞪起了眼。
教化天下,與百家諸子比肩,這是何等的宏偉大志?
連這都敢想,道長果真不愧是神仙中人!
“可是,這件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難。”段智興開口道:“我大理是武林世家所開創的皇朝,曾經就想過讓子民全部練武,增強國力,可最后卻因為種種解決不了的困難,而放棄了。”
聞言,李鶴立刻問:“什么困難?”
“多得數不過來。”段智興說:“首先,教百姓練武需要大量的武林高手,大理沒有那么多。其次,老百姓辛苦耕耘,能夠吃飽就已經謝天謝地,根本無精糧肉食補充消耗,如何練武?”
所謂“窮文富武”,雖然練武的消耗,相比于修仙可以忽略不計,但對普通人來說仍然是一種負擔。
東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就沒有一個窮的,因為窮人根本練不好武功。
如果一個人吃了上頓沒下頓,生怕饑餓來得太快連運動都不敢,他如何能練好武功?如果一個人起早貪黑,只能忙于勞作去維持生活,又怎么有時間鉆研武道?
修行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一旦因為什么事情而懈怠,武功真的就會荒廢。
“再者,功法也是個問題,一門武學適合張三,卻不一定適合李四,適合李四,又不一定合適王五。”段智興又說:“我大理段氏絕學雖然多,可大部分絕學連自家人都練不成,又如何傳授給別人?”
金庸武俠只是武俠,而不是玄幻,自然是有原因的。
練武的幾道關卡,難住了全天下百分之九十九的人,能成為高手者萬中無一,武道怎么可能發展起來?
“這些問題,貧道全都考慮過,并且一一想好了解決對策。”李鶴笑笑,說:“先說傳授武功的事情,你們師徒手把手的教,當然人手不足,但要是像儒家教書先生一樣,一個人教一大群學生,并且一批一批的出師,這個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聞言,眾人都是一愣。
像教書先生那樣大規模傳授武功,這個他們以前還真沒想過。
“再者,關于吃食的事情。”李鶴又道:“咱們可以開創一個‘武道經濟體制’,具體怎么弄,三言兩語說不清楚,總之從煉丹、教武功、學武功等各個方面著手,打造出一個可以憑借努力改變命運的環境,就能解決大部分問題。”
這番話,眾人聽得是一陣迷糊,只有獨孤求敗露出了若有所思的神情。
他聽李鶴說過,菩斯曲蛇可以大規模養殖,取蛇膽煉制成丹藥賣很多錢,以此養活很多人,又制造大批內力高深的武者。再雇傭那些武者擴大養殖規模,只要操作得好,就是一個完整的產業鏈。
還有其它各個方面,他聽不懂,卻知道很厲害。
“至于武功,《九陰真經》剛好適合所有人,只要我們將其拆分成入門、精要、先天幾個階段,不就完美解決了沒有功法的問題嗎?”李鶴說。
《九陰真經》作為“天下武學總綱”,在包容萬象方面,勝過任何武功。
難點只在于翻譯,以及太過繁雜,如果翻譯成通俗易懂的白話,再配上獨孤求敗愛看的“插圖”,加以整理分為類似小學課本、中學課本、大學課本的東西,不就簡單了?
“可是,我們這樣做,有什么好處?”歐陽鋒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