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兄你對這件事,怎么看?”王重陽問。
聞言,李鶴略微思索了一下,開口說:“修道的第一重難關,就是問心,不止問向道之心,還問‘心靈’對紅塵苦難的承受能力。楊鐵心不欠楊康任何,反而生他到這個世上,是楊康無論如何,都需要報答的,但他卻因為養父而拒絕跟親生父親相認,這是典型的為紅塵所擾,跟當初的重陽道兄你一樣。”
對此,王重陽點頭,道:“若不是有道兄點化,重陽一生,恐怕都無法真正看破紅塵。”
無論道家、佛家,都有“看破紅塵”的說法。
可是,真正懂什么是紅塵,懂什么是看破紅塵的,卻很少很少——很多人都以為斷絕和塵世的牽扯,就是看破紅塵,更有甚者還滅情絕欲,整出了一套“太上忘情”,佛門更是弄出了一大堆清規戒律。
卻不知,佛祖釋迦牟尼有兒子,道祖老子也有妻兒,道家真正的始祖軒轅黃帝更是御女三千。
難道說,他們也看不破紅塵嗎?
當然不是!
真正的看破紅塵,不是逃避,不是畏懼如虎,而是把握住萬千紅塵苦難之中,屬于自己的那一份快樂。
王重陽因為抗金大志錯過了林朝英,這就是被紅塵所擾,楊康糾結于完顏洪烈的養育之恩,也是看不透紅塵。但如果王重陽接受林朝英,不再釀成悲劇,這就是看破了紅塵。
而楊康,如果能夠在感養父之恩的同時,也處理好跟親生父親的關系,那同樣是看透紅塵。
“道法自然,七情六欲皆是緣法,紅塵諸事皆為修行,那楊康度不過紅塵問心,就說明與道無緣,轉去做和尚也未必是一件壞事。”楊浩又說道:“只要他能擺脫苦惱,靜下心去修行,棄道入佛便不是錯。真要說錯,也是你的弟子丘處機錯了,他教弟子武功卻不教做人,沒有盡到一個做師父的責任。”
王重陽聞言,點頭說:“道兄此言甚是。”
最終,全真派只是將楊康除名,就沒有再管他。
反倒是丘處機,被罰面壁十年,懲處很重。
“直到今天,為師才終于明白,修行尋道,不是走出去尋找,而是靜下心來,做好自己,從紅塵百態之中,悟出屬于自己的道。”王重陽說著,身上開始閃爍七彩色光芒,閉目入定,踏入了仙武層次。
……
第二次華山論劍,很快開啟,但王重陽卻沒有來主持大局。
李鶴對他的缺席并不奇怪,略微笑笑,自語道:“別人無法跨入仙武,缺的是功力,可道兄你缺少的,卻是直視自己內心。如今心境圓滿,以后道途廣闊,仙路可期了!”
說完,他不再想王重陽的事情,而是跟歐陽鋒、黃藥師他們一起,開始主持論劍。
不過很快,一個意料之外的人,來到了華山。
“一直聽聞華山之巔有仙家樓宇,高萬丈直入云霄,今日一見,果真宏偉壯闊,非凡絕世!”成吉思汗踏上華山,一臉感慨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