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的是,五年前鄭芝龍降清時,帶走了幾百艘先進戰船,以致本來最不善水戰的清軍,在極短的時間內,訓練出了一支規模不小的水師。
鄭成功勸阻父親不成,只好帶著部分士兵出走金門,隨后不斷收編鄭芝龍的舊部,開始于沿海各地招兵買馬,打造戰船,還曾在南澳一帶募集了數千兵力。
第二年,鄭成功在小金門,以“忠孝伯招討大將軍罪臣國姓”之名誓師反清,正式拉起了一支像樣的水師隊伍。
因此,短短數年內,鄭成功能重新打造出這等規模的艦隊,可見此人不僅忠肝義膽,領軍能力也絕非凡響。
……
艦隊進入圍頭灣之后,在領航小艇的指揮下,于海灣的水深處陸續下錨。
不久,幾艘鄭家的小艇很快靠了上來,一個小頭目迅速登上了“欽州號”甲板。
在簡單的和甲板上的人交談幾句之后,他趕緊又沿船舷邊的繩梯爬了下去,小艇急匆匆的調轉船頭,向安平城劃去。
大約兩個時辰之后,林嘯和瞿式耜就已經坐到了鄭成功私宅的孝思堂上……
鄭成功是福建泉州府南安縣人,祖籍河南固始,但此時他的帥府卻不在南安,也不在金門,而在離港灣不遠的安平城內。
當初,大海盜鄭芝龍對南安城的地理位置并不滿意。
作為一個海上巨梟,他更看重一個良好的港口,因而,他最終選擇在晉江縣的安平鎮筑了城寨,作為自己的主要據點。
安平鎮同屬泉州府,但它的位置卻并不在晉江流入的泉州灣,而是位于面臨金門島的圍頭灣。
安平鎮,宋代時稱做安海,明代才改稱為安平,單有一個“安”字還嫌不夠,又加了個“平”字,大概是因為這地方經常遭到海盜的騷擾。
嘉靖三十七年,這里曾遭到倭寇的襲擊,受害很深,以至于雖已是一百多年前的事了,但這地方至今仍然談倭色變。
鄭芝龍在接受招安前,不斷的襲擊福建傳統的外貿港口月港(今漳州九龍江入海處),徹底摧毀了月港的對外貿易,從而實現了把外貿港口轉移到他的控制下的安平、中左所(今廈門島)的企圖。
鄭芝龍將安平城墻做了大修,幾乎重筑了一座新城,因為,他選擇安平作為自己的根據地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安平鎮,與他控制下的中左所、大小金門島,構成了一個控制嚴密的圍頭灣,敵人想要進攻這里,都要冒極大的風險。
從此,安平成為鄭芝龍擁兵自守的軍事據點,以及海上貿易的基地,由日本、馬尼拉等地前來進行貿易的商船都在這里交易。
當然,除了修筑城墻,疏浚碼頭,他自身的享受也沒有落下,從崇禎三年春天開始,鄭芝龍就在安平大規模地修筑自己的宅邸。
當初,這座規模宏大的豪華府邸,歷時三年多才告竣工,根據有關史書載,“鄭府位于安平橋以北,西從西埭抵西港,北達西垵頭,南臨安平橋頭,直通五港口岸,占地138畝……主構為歇山式五開間十三架,三通門雙火巷五進院落,兩旁翼堂、樓閣,亭榭互對,環列為屏障……東有“敦仁閣”,西有“泰運樓”,前廳為‘天主堂’,中廳為‘孝思堂’……周以墻為護,疏以丘壑、亭臺、精舍、池沼、小橋、曲徑、佳木、奇花異草……”
清軍進犯福建時,南安鄭家的老宅被毀,就連鄭成功的生母都死于戰火,但安平城與金廈構成的圍頭灣卻并未被攻克,一直是鄭成功等人的抗清根據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