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更新重回大明之還我河山!
第三九零章紋枰論道1
1644年,閉關鎖國的德川幕府出臺了“御城棋”制度,出戰者主要有“棋所四家”和其它的六段以上棋手,各大名門望族也可破格參加。
自此,參加“御城棋”,被看作如同武士們在將軍面前比武同等高尚,不久,各家棋所圍繞“本因坊”、“名人”等頭銜展開了激烈的爭奪戰……
這一時期,是日本圍棋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當時,日本圍棋普及之盛況,黃遵憲在《日本國志》中曾有記述——“圍棋最多高手,豪富子弟、風雅士夫無不習之者,良朋夜宴,酒酣興豪則楸枰羅列矣。”
在《日本雜事詩》中,也有詩為據:“醉吸瓊漿數百杯,手攜楸局上霞臺,爛柯莫管人間事,且賭瀛洲玉襪來。”
后來,十九世紀中葉,由于導致幕府體制瓦解的美國“黑船事件”的影響,整個日本朝野震動,被迫簽訂不平等條約,使得日本棋壇也一度沉寂,“御城棋”制度被迫終止,棋士們的生活驟然貧困。
此后,到了昭和時代,日本棋壇再度繁榮,圍棋水平終于超過了中國,并在其后的一百年間,將中國遠遠甩在了身后。
其時,吳清源與木谷實在日本棋壇發起改革,共同掀起了“新布局”的潮流,最終將圍棋理論向前狠狠推進了一大步,開創了現代圍棋的新局面。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吳清源,是個旅日華人,曾經打遍全日本無敵手,他通過番棋,將當時最頂尖的棋士全部打至降級,被稱為“昭和第一棋士”。
可惜的是,那個時代還沒有恢復后來盛行一時的各種高獎金“頭銜戰”,因此,他從未奪得過任何頭銜,又被稱為“無冕之王”。
而那個木谷實,雖也同樣未曾奪得過頭銜,但他有個最大的特長——他是個極為優秀的好老師。
數十年間,他以接收內弟子的方式,為日本棋壇培養出了一大批新時代超一流棋手——大竹英雄、石田芳夫、武宮正樹、加藤正夫,以及輪流壟斷了日本三大頭銜戰“棋圣”、“名人”、“本因坊”長達二十多年的小林光一和趙治勛等,都是他的弟子。
這些高水平的九段棋手厲害到什么程度呢?
1961年,第二屆來華訪問的日本圍棋代表團,其中領銜的,是時年已經五十五歲的伊藤友惠五段(女性),結果,她在對抗賽中橫掃了中國當時的頂尖棋手——八輪全勝,造成了中國棋壇極大的震動。
由此,日本圍棋的先進理念徹底顛覆了中國棋壇,受此刺激,中國圍棋急起直追,新中國圍棋的領軍人物陳祖德和聶衛平終于橫空出世。
1984年,第一屆中日圍棋擂臺賽開幕,拉開了現代中日圍棋全面對抗的序幕,在前三屆擂臺賽中,聶衛平出人意料的獲得了11連勝,刮起了一股“聶旋風”,與中國女排共同成為當年中國體壇的現象級明星人物,極大的推動了中國圍棋的普及……
從此,中國圍棋終于再次趕超了日本棋壇,進入了與同時崛起的韓國圍棋界雙雄爭鋒的新時代。
……
以上,就是世界圍棋的主流發展史,也是林嘯自問必勝的理由——如果手握步槍都干不過長矛,那么,這個步槍手可以去死了。
雖然只是個業余棋手,談不上有多厲害,但林嘯自問,被現代理論熏陶了十多年的自己,怎么說也算浸淫已久了吧?
這棋,只要不出勺子,就沒什么懸念……
果然,剛一開局,鄭成功就暴露了行棋理念上的缺陷。
林嘯第一手在右上小飛掛角后,鄭成功毫不猶豫就落子了,一間緊逼。
這一招,是林嘯這幾天多次見識過的,在古譜上也是極為常見的一手。
但在林嘯看來,正是這一手,反映了這個時代圍棋理論的落后之處——逼得過緊,視野太小,使得白子變輕,可戰可棄之下,反而沒什么負擔。
所以,后世已經很少有人一間緊逼,即便要夾擊,也大多采用二間夾,甚至三間夾等等應手,迫使對手不敢輕易棄子,不得不應戰……
林嘯胸有成竹,早有應對,他毅然脫先,在左下黑角再次掛了個角。
林嘯的這一手脫先,在后世的任何一位棋手看來都極為正常,但在鄭成功眼里就很奇怪了,你居然不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