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了所謂的正負能量魂力本源后……
童瀅對系統鑒定好感度的標準有有了新的理解。
系統或許有智能,但不太可能有感情,自然也無法理解感情。
而且,好感度也是無法從感情這種抽象的東西里轉換出具體數值的。
所以童瀅之前才猜測……好感度的判定標準與服從性有關。
現在童瀅又發現……目標提供的正負情緒能量,應該也是判定標準之一。
畢竟……
若是單只有服從性這個標準。
與其稱之為好感度,還不如稱之為忠誠度。
所以……
除此之外,好感度的判定標準應該還有更多。
但童瀅暫時沒想到。
不過童瀅對好感度還是放心的。
應該不會出現癡漢、變(防)態、神經病等類型的人……占據高好感度的可能。
另外……
特質.全知鑒定出來的好感度已經不止有正數……
現在也能鑒定出負數了。
雖然距離近了以后……
童瀅也能從對方散發的信仰之力里模糊辨別,對方是善意還是惡意。
但肯定不如特質.全知來的直觀。
畢竟,御魂使的感知都還算敏銳。
當面的時候,大部分人除了臉上戴面具,心里也會催眠自己。
這都會影響童瀅的判斷。
……
確認了好感度的權威性后……
童瀅直接拿好感度作為標準,來反饋魂力本源。
討論之后,他們得出了一個還算滿意的反饋標準。
好感度的判定從100到-100。
好感度負數包括零在內的人沒有反饋。
接著,好感度60以下的,反饋比例為100:1。
這類人提供的正能量很少,就算全部返還也不一定能讓他們有正向的觸動。
而且這類人好感度不穩定,也沒有維持的價值。
但這類人數量還是很多的,反而占據了提供正能量者的大頭,提供的正能量也接近童瀅收獲的半數。
所以別看只是百分之一……
這百分之一積累七天,大概就有1單位的魂力本源……
也就是能讓一個普通人達到魂力本源上限的量。
童江甚至認為60好感度以下的人,沒有反饋好感度的價值。
但童瀅還是拍板定下了這個標準。
接下來……
好感度在60至70的信徒,反饋比例為50:1;
好感度在70至80的信徒,反饋比例為20:1;
好感度在80至90的信徒,反饋比例為10:1。
這其實都是偏低的比例……
因為童瀅并不想信徒有太過明顯的額外提升,然后讓人察覺端倪。
這種程度的反饋量……主要還是為了讓信徒在提供正能量的同時,一定程度的受到正能量影響。
聽起來有些無恥,但其實還有更無恥的。
那就是在面臨輿論的時候,向提供正能量的信徒,同時反饋正負魂力本源。
基于“正能量放大好感,負能量放大的惡感”這個現象……想來那時候信徒絕對會向黑粉爆發出極強的戰斗力。
這種操作已經不只是無恥了……更是卑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