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在川省的某個風洞實驗室,正在對郭泰來提交過來的一款超跑外形做風洞測試,細微的調整一些車體線條來提升空氣動力學性能。這是一筆不小的收入,足夠維持風洞實驗室兩年的運轉了。
不過,風洞實驗室的負責人剛剛接到了又一項郭泰來帶來的新業務,同樣也是吹小型風洞實驗,不過這次是輛摩托車的空氣動力學套件。
“摩托車也需要吹風洞嗎?”在風洞實驗室工作了多年的主管,接到這個消息,和幾個實驗員一起接待甲方來人的時候,直接就懵了。
懵逼的不止是主管,幾個實驗員也都是同樣的表情,大家互相看著面面相覷。一百多公里時速,撐死撐死兩百公里的摩托車,吹風洞這不是浪費嗎?這么點個速度,肉包鐵駕駛,空氣動力學能帶來多大的優化?
“項目說明書上應該有說明。”負責過來談合作的直接就是克里斯蒂娜公司的一個業務員和兩個律師。姓李的美女業務員臉上帶著微笑沖著主管介紹道。
“要測試空氣動力學套件對于增強下壓力,提升車身穩定性以及彎道抓地能力的具體數據。”看了項目說明之后,主管才算是明白了一點:“另外需要我們提供對于客戶提供的空氣動力學套件的細微調整的建議。”
主管這么解釋的話,大家就很容易理解了,全都是一副原來如此的表情。這才對嘛!
郭泰來這幾次在空氣動力學方面優化的時候,都有意識的給合作的風洞實驗室這邊更多的機會,讓他們能夠上手進行一些實際性的設計,不是單純的測試得出數據。這也是郭泰來的一點私心,不管怎么樣,多多少少的也算是給國內培養一些有經驗的人才,而且還能給這些合作實驗室提供大量的經費,讓他們得以更加專精化發展。
再往后翻項目說明書,剛剛松弛了表情的主管面孔整個的抽抽了起來,看的讓人極度懷疑主管臉上的肌肉是不是抽筋了。
“李小姐,上一次說是要吹超級跑車的外觀動力學性能,風速在五十公里到五百公里時速之間全面測試數據,我們可以理解。”主管面對著微笑的李小姐,十分不解的問道:“可是,一輛摩托車,為什么也要吹五十到四百五十公里時速之間的全面數據?摩托車,能跑那么快嗎?兩百五十公里足夠了吧?”
“您肯定沒有留意過這方面的新聞。”李小姐依舊還是微笑著解釋道:“我們老板去年在美國和道奇合作的那款新型終結者摩托車。那輛車的極速是六百四十九公里每小時,超過了四百英里的時速。這輛車老板只要求在四百五十公里以內,已經是老板很收斂的結果了。”
實驗室主管和幾個實驗員再次的面面相覷。他們以為不可能的事情,在人家眼中看來,居然還是使勁收著的結果?
忽然間眾人想起了那個著名的sr—71黑鳥與洛杉磯塔臺的對話故事。
黑鳥飛行員:“請求六萬英尺高度的空域使用權,over。”
沉默了片刻,傳來了塔臺調度員略帶驚奇和嘲諷的聲音:“你打算怎么爬升到那個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