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的訂單?”郭泰來忍不住好奇起來:“哪方面的?”
“或許是高精度加工吧!”查爾斯聳了聳肩膀,很不負責任的說道:“誰知道?”
什么情況?查爾斯會莫名其妙的和自己說這些?
“那得看交情。”郭泰來不明白什么情況,但他還是答復了查爾斯:“關系好的,或者特別有意思的,當然可以考慮。要是從來沒打過交道的,關系一般的,那就算了。”
“嗯,那我就知道了。”查爾斯這架勢,顯然是來給其他人探路的。
郭泰來也是好奇,什么樣的高精度加工還需要查爾斯來詢問自己有沒有時間?不過很快,第二天,郭泰來就知道是什么加工了。
“這位是彼得貝克先生。”查爾斯罕見的帶著一位德國人來到了郭泰來的面前:“他是德國柏林計量科學研究院某個項目的負責人。”
彼得是個很標準的德國人,一板一眼的和郭泰來握手,然后表達了對于郭泰來的景仰。
“t先生!對于您在加工方面的造詣,我們非常的佩服。”彼得先生上來就是開口先恭維一番。
“過獎了!”郭泰來笑著和對方握手,謙虛了一句。
“長話短說。”彼得先生一看就是科研人員,不怎么會寒暄,上來就直入主題:“t先生,您知道大k嗎?”
“大k?”郭泰來一陣疑惑,腦海中飛快的轉了一番之后,想起來了:“國際千克原器?”
國際千克原器(theinternationalprototypekilogram),簡稱ipk,一般科研人員們都昵稱它為“大k”。
1878年,國際計量局制造了3個千克原器的復制品,為含90%鉑和10%銥的鉑銥合金圓柱體。1889年,在第1屆國際計量大會上,決定把其中質量最接近原千克原器的一個作為國際千克原器,并存放于國際計量局。自此,國際千克原器(ipk)就一直保存在國際度量衡局總部(巴黎)的地下室。
“大k”被嚴密保存在三重鐘形玻璃罩里,旁邊還有6個同為1千克標準的官方復制品。最外一層玻璃罩內被抽成半真空,以防空氣和雜質的進入。
“是的!”聽到郭泰來知道大k,彼得先生笑了起來,這省了他很多解釋的麻煩:“大k有了一些我們不期待的變化。”
隨著彼得先生的解釋,郭泰來很快就知道發生了什么。
雖然國際計量局十分嚴密地保存,但“大k”還是由于表面的吸附作用以及多年使用導致的磨損和劃痕產生了誤差。負責的計量人員發現,經過一百多年歲月的洗禮,國際千克原器與其副本之間已經出現了50微克的誤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