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宣傳中說好的民主國度轉眼變成了分封帝制國家,這讓當時參加叛軍的許多人難以接受,對于當時的他們來說,雖然反對太陽系聯邦,但那也只是針對聯邦內部的貪腐問題、外環世界居民們福利與權利不足的不滿,既然太陽系聯邦政府干不好這樣的工作,我們也確定無力完全推翻整個聯邦,那我們就自己建立一個更加美好的民主國家,以此為對比,相信就能從外部改善聯邦。
然而高層最后的舉動讓很多人,包括那些沒有直接加入帝國的其他叛軍勢力,都發現自己受到了欺騙。
只是,當時帝國方面,在內戰時就已經控制住叛亂勢力大部分工業生產能力,科研技術上也是眾多叛軍勢力里的領頭羊——別里科夫對丁乙提到的頂尖科學家落到叛軍手上一事,那些科學家就是落到了當初還是叛軍,現在已經是帝國的一方勢力手上——因此,在面對當初盟友和領內人民的指責,帝國高層選擇的就是武力對抗。
憑借與聯邦內戰時鍛煉出來的帝**隊,以及相比其他更強大的工業生產和技術研發能力,原本兵力并不占有優勢的帝**隊,以大量受限智能機械兵器為主要力量,一一擊敗了原本的盟友,鎮壓了領內的反對者,將強權一詞發揮到了極致。
沒有戰艦,行星上的戰斗又打不過數量龐大的智能兵器,帝國領內的反抗只是曇花一顯般,很快就消失不見,帝國原本的叛軍盟友們,也被帝國血腥手段所擊敗、吞并——一旦在太空中擊敗對手的艦隊,帝國就會對還想繼續抵抗的行星守軍進行軌道轟炸,完全不會顧忌地面上被轟炸的是軍隊還是平民——整合了星區內所有叛軍勢力的帝國實力自然空前強大,他們甚至打算繼續進攻聯邦,吞噬聯邦的一切來壯大自己。
但也因為叛軍內部也暴發了權利爭奪的戰爭,為聯邦爭取到了一些緩沖的時間。聯邦政府趕在叛軍內訌結束之前,組建的新艦隊在邊境星區進行全力防守。雖然在內戰中受到巨大損失,但聯邦的底力依舊強大,短時間內重建的艦隊雖然質量上說不上最好,至少數量上還算充足,配合那些武裝空間站、大型自動炮臺一類的太空防御設施,新生的聯邦軍成功擊退了帝國的數次入侵行動。
帝**隊雖然強大,作戰經驗也相當豐富,還有大量智能機器部隊輔助,可在面對已經吃過虧,一心只是死守,數量上也不差的聯邦艦隊,他們的進展同樣困難,多次交戰了,也無法突破聯邦艦隊的防線。再加上聯邦軍方提前就疏散了邊境行星上的居民,使得帝**最為擅長的行星轟炸制造恐慌影響敵軍士氣的計劃也不能奏效。
隨著交戰時間拖長,帝**的損失也日益增加,這個損失,是特指人員的損失,雖然有智能兵器的輔助,太空戰艦上依舊需要人員進行操作,完全自動化的無人戰艦,當時還不具備實戰能力,因此隨著帝國人力資源損失增加,帝國也難以保持繼續的進攻態勢,到最后他們反而還要擔心聯邦政府會不會趁帝國損失慘重后主動進攻帝國,畢竟雙方之間因為內戰結束卻并沒有簽下任何協議,一切都只是默認狀態——當然就算有簽訂某些停戰協議,當時狂妄的帝國也會主動撕毀。
盡管聯邦艦隊損失也很巨大,但帝國企圖借著科技優勢和精銳艦隊奪取聯邦領土的計劃,也就此中止,甚至為了防止聯邦反攻,他們還炸毀了兩國間連通邊界的絕大多數星門——這也導致后來帝國只能在邊境地區進行武裝襲擾,而難以發動大規模入侵。
從此,聯邦政府雖然不得不在與帝國交界的所有星系——不管有沒有星門存在,畢竟帝國方也有著星門制造技術——駐留大量艦隊以防帝國再次入侵,但是大規模交戰的情況也算是告一段落了。
但這并不代表一切都結束了。
【否則別里科夫干嘛要對我說那么一大堆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