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距離看到這艘喬伊·施耐德博士的私人飛船,丁乙再一次發出了感嘆聲,這艘一百多米長寬的飛船,外殼圓滑光潔,看不到一絲縫隙,仿佛就是整體鑄造而成一樣,看上去更像是一件藝術品而不是一件工業產品。
喬伊也注意到了丁乙的視線,她一邊繼續帶著兩人向緩緩敞開的艙門飛去,一邊對丁乙說道:“這艘飛船是我自己設計的,外形設計大部分參考了已經滅絕的一種名為天鵝的母星飛禽,我們是在一些照片和數據庫里才看到這種鳥類的模樣,我個人很喜歡,所以專門去將自己的設計定制出來,當成我自己的私人飛船。”
“我知道天鵝是什么。”丁乙一邊盯著在視野中不斷放大的飛船,一邊回答道,“在我生活過的那個時代,天鵝這種鳥類還算比較常見,不過我沒想到被人設計成工業產品后還會這么漂亮。”
“那我真是羨慕你,丁乙先生,蔚藍而清凈的母星已經不是我們這個時代能親眼看到的,對于那樣的母星世界,我們只能從廢墟里找到的照片、圖像中看到。”
“我有一些問題,博士。”丁乙放低目光,看向喬伊,“希望能從你這里得到一些答案。”
“當然,只要不過于涉及機密的東西,我想我還是能夠回答你的。”說話間,兩人已經漂入打開的艙門,進入到飛船內部,關閉艙門的同時,也在對氣鎖進入空氣注入。
“我很好奇,這個時代的人類已經進入太空殖民時代近千年,太陽系聯邦就連首府星都變更到了比臨星,可為什么母星在這么長的時間里還是污染嚴重的樣子?照你們之前的說法,新時代的科技樹來自母星上的各種遺跡、廢墟中的發掘,只不過很多重要的數據資料破損嚴重,導致你建立在這一基礎上的科技樹也殘缺不全,很多科技甚至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但如果這么長的時間以來,為了找到更多過去的科技資料,你們理論上就應當對整個母星進行全面細致的搜尋、挖掘,如果真是這樣,那么母星上那些遺跡應該早就被你們清空了才對吧?那么為什么現在都還有人在母星上繼續挖掘、考古呢?既然都因為考古而將母星上的大量廢墟、遺跡給清空,那又為何不對母星的環境進行整治呢?”
“因為母星上的廢墟、遺跡并沒有被清理干凈啊。”喬伊的回答讓丁乙有些詫異,他之前沒有搜索到關于母星考古的資料,所以對于這類事很是不解,聽到喬伊的回答就更有些不明白了。
飛船氣鎖內空氣填充完成,這比排出空氣的速度更快一些,喬伊解除了工作服的惡劣環境生存模式和開啟了靴子上的電磁吸附功能,并提醒丁乙也這么做后,領著他向飛船內部走去。
“我們這些年來確實是在一邊考古,一邊清理著母星表面上那些古代城市遺跡和廢墟,甚至在我們重建人類文明的時候,因為資源上的匱乏還曾對那些遺跡、廢墟中的殘余物伸過手,像是廢舊金屬一類的物資,也曾經是文明重建時所需資源的一大重要來源,但你要知道,相比資源,遺跡、廢墟中可能存在的重要文獻才是最重要的東西,所以清理它們時的速度不可能大刀闊斧的進行,我們一直以來都是以考古的標準來一點點清理。當然,經過這么多年的清理,再多的遺跡、廢墟也會被清理干凈,但這只是地表上留存的,更多的遺跡、廢墟,是處于地下深處,對于那樣的遺跡,清理速度就更加緩慢了,直到現在,我們清理掉的地下設施也不到我們探明的百分之三十,你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被我找到。”
“地下設施?地下城嗎?”回憶了一下自己當年生活過的時代,那時可沒有那么多的地下設施存在,那么喬伊提到的地下設施只能是他被冷凍之后才修建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