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通過星門,人類星艦是不能以最高航速沖過去的,那樣只會讓星艦在穿過空間通道的那一瞬間自行撞碎在星門跳躍點上!他們必須將航速控制在秒速三十公里以內才能安全通過星門!
如果天體級巨獸沒有突然提速,聯邦艦隊自然有足夠的時間來減速通過,甚至當他們全部通過星門離開后,天體級巨獸離星門還遠得很,至于說巨獸會不會跟著穿過星門一路追殺他們?聯邦的指揮官們更是不會擔心這一點,哪怕是原始星門,都容納不下那巨獸天體級的體型,它自身體積比星門還大,外表還是堅硬的甲殼結構,根本鉆不過去,強行穿越星門,只會讓自己卡在星門上,然后被失控的時空力量切成碎片。
雖然以當時的人類武器火力殺不死那頭巨獸,不代表來自未知遠古文明留下的更先進科技就不行,哪怕星門沒有直接攻擊的能力,但只要地形利用的好,人類同樣能借助它的力量來消滅怪物。
聯邦艦隊中,速度最快的護航艦、巡航艦被留下阻擊并拖延巨獸的速度,加減速度最慢的戰列艦,則繼續向著星門方向飛去,他們將按最低標準,既秒速三十公里的速度界限沖過星門,而通常情況下,戰列艦只會以低于秒速三十公里的速度通過星門,但是現在情況緊急,除非聯邦愿意放棄這七百多艘主力戰列艦,只撤走艦上人員搭乘巡航艦、護航艦逃離,否則他們就只能賭這一把。
相比起帝**,聯邦軍方面多少還是會考慮一下基層士卒的性命,畢竟如果出現過大傷亡的話,當事負責官員們就得承擔責任,嚴重時還會被送上軍事法庭,所以聯邦官員們如果沒有足夠的理由和借口的話,是輕易不會浪費掉人命的——當然如果無人知曉自然就另當別論了。
因此,在下令讓護航艦和巡航艦留下斷后的命令時,這兩種星艦上的官兵也搭乘穿梭機、逃生艙撤離了星艦,轉乘戰列艦一起撤離,星艦則交由艦載主機進行無人控制——聯邦雖然無人戰艦技術不如帝國,但差距也沒差太多,添加少量人類船員就能彌補其中不足之處,沒有那些人類船員,星艦也能自行操控——星艦畢竟也是貴重資產,因此聯邦指揮官們給那些斷后的無人星艦下達的命令,也不只是斷后,一旦戰列艦編隊成功撤離巴克沙星系,這些更加機動靈活,速度也更快的星艦也會跟著撤離,不會讓它們全部耗費在此地。
到這個時候,聯邦方面也已經發現,之前帝**戰列艦編隊癱瘓,還有星球防御系統癱瘓,都是那頭天體級巨獸以某種手段導致的,那怪物似乎能驅散或吸走機械能量令其機能癱瘓和停機,只是這種手段的影響距離有限,只要不過于靠近它,它這個手段就很難發揮作用。
于是,聯邦那些無人戰艦便與天體級巨獸保持著三十萬公里以上距離開火,巨獸靠近,星艦就后退或分出分艦隊在其兩側攻擊以分散其注意力,它們不求擊殺巨獸,只希望能暫緩對方速度。
然后,這些無人艦就受到了遠程打擊。
天體級巨獸吸能能力有著距離限制,但做為能縱橫宇宙的巨型生物,如果只靠強大的自愈能力、防御能力,和攻擊距離不足的某種技能,只怕早就不知道被干掉多少次了,因此在發現眼前這一批小東西(相對于巨獸的體型而言)始終游離在它特殊能力之外,并不斷發射武器傷害到它時,這頭巨獸也有了新的應對之策。
在巨獸外殼上,有著數量眾多堪稱密集的剛毛群,但因為巨獸天體級的體型,這些對于正常生物來說極為細小的剛毛自然是又粗又長,有些甚至比人類戰列艦還要粗長一些,而正是這些剛毛,被巨獸像是長矛一樣從身體上發射出來,猶如軌道炮炮彈一般射向人類星艦。
因為剛毛的數量過多,就算飛行速度遠不如人類的磁軌炮炮彈初速,數量一多,人類星艦躲閃起來也不是那么容易,更何況此時控制星艦的是艦載主機,反應雖快,但在判斷機制上就比人類要差一些,也比帝國使用的艦載主機要差一些,聯邦無人艦花了好幾秒的時間來判斷那些剛毛是什么,又花差不多的時間分析是否會對己方造成損害,等到判斷出那些被巨獸噴射出來的剛毛確實對己方有威脅,卻又先發射對空攔截導彈和防御激光陣列對剛毛進行攔截,又在發現攔截效果不佳,攔截效率低下后,才采用避讓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