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經向上面報告了這里的情況,秦岳一級上將的泰山戰斗群已經在趕往此地的路上,烏里揚諾夫一級上將的紅錘戰斗群也已經出動。”聽到喬伊話,屏幕上的康斯坦丁中將搖搖頭,“噬星出現的地方是在聯邦境內,這不同于第一遭遇戰出現在帝國境內時于我們關系不大,考慮它噬星具備超空間航行能力,如果不能在這個無人居住星系解決掉它,而讓它在聯邦境內到處肆虐,受損的可是我們太陽系聯邦自己,人員、物資、名譽,所以我們必須在這里就干掉它!”
“出動了兩個戰斗群?”聽到這個消息的喬伊也是十分的震驚。
不管是聯邦還是帝國,戰斗群這種艦隊編制,并不是什么常規編制,通常是在準備進行一場規模極大的戰爭時,對集結起來的多支標準主力艦隊進行整合,統一指揮時才會出現的臨時編制,也就是說只有發生大戰時才會臨時組建戰斗群進行戰斗,平時并不存在有這種編制。
可自從與天體級巨型生物噬星的第一次遭遇戰,以及之后與其他勢力間的戰爭規模不斷擴大,戰斗群這種只在戰時存在的臨時組成結構,逐漸變成了一種比較常態存在的編制,多支標準主力艦隊平時分開執行著不同的任務,而在需要的時候,再重新集結,恢復戰斗群的建制,投入戰斗,而不需要再像以前那樣臨時抽調艦隊現場組建戰斗群,這樣便提高了艦隊的行動效率。
就是這樣的超大編制,現在聯邦軍方直接調來了兩個戰斗群到這里來對付噬星,已經證明了軍方對天體級巨獸的重視程度了。
這不只是代表會來數千艘戰斗星艦,還代表著會有十艘以上和“海神號”同級的攻擊母艦也會趕到這個星系參戰——想要讓數千艘星艦快速抵達邊境星系,只靠走星門可來不及,這些裝備有超空間發生裝置,并且能大帶小進行移動的巨型星艦才是整個戰斗群能快速調動的關鍵。
超過十艘以上的超級攻擊母艦,其火力按照設施,理論上只使用常規火力就能正面擊殺噬星,這或許就是軍方直接派來兩個戰斗群參戰的原因了吧——直接用強大火力堆死噬星。
“那我們就得在戰斗群趕到之前,堅持活下來。”已經了解軍方計劃,喬伊倒也沒有扭捏的去指責軍方這個計劃會使得“海神號”自身遭遇到的危險增加,她知道這個時候,確實需要“海神號”這樣目標巨大的星艦牽制住噬星,避免對方在兩大戰斗群趕到前離開星系,和這樣一頭巨獸在宇宙中打游擊戰,想想都會令人頭皮發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