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并不擔心在這里會出什么事,除去探索隊自己帶來的安保機器人,聯邦軍方也有派人保護他們,外圍更是有當地殖民地民兵警戒,安全性還是很高的。
會議的地點,是由四組簡易組合艙組成的一個能容納三百多人同時參與的大房間,按階梯教室的模樣進行了內部安裝,一個大講臺對面,就是聽眾們的位置。
當喬伊他們進去時,這里已經開始會議討論,但整個會議參與者卻不到三十人,看到他們進來,大家也沒有停下討論,就當進來的人是空氣一樣。
喬伊領著大家隨便找了個位置坐下,她沒有馬上參與討論,而是先觀看起講臺上大屏幕中顯示的內容。
屏幕上的畫面有兩組,一組就是閘門的外觀照片,也就是喬伊給丁乙看過的那張,另一組,則是各種結構的三視圖,全是閘門內部觀測到的結構圖。
聽那些探索隊專家討論,他們比較統一的意見,便是想將閘門也完好保留下來,不少人認為閘門上的徽章和那幾個文字,同樣有重大研究價值和歷史保存價值,因此最便捷的激光切割開門技術就不能使用——探索隊的專家們也是知道徽章來歷的。
因為經過探索隊檢查發現,那道閘門是電子開啟,但因為年代久遠而導致線路老化斷裂,無法從外界供電開啟,卻也有著機械手動開啟的備用設計,只不過同樣因為時間過于久遠的原因,那些機械結構也出現零件老化、銹蝕,人工手動開啟也十分困難,之前探索隊有過一次嘗試,結果就是門內機械結構出現部分損壞,再也無法使用。
現在專家組討論的問題,就是如何修復閘門內部系統、結構來重新開啟閘門,而不是破壞閘門。
目前大家將修復計劃集中在兩個方向,就是派微型機器人順著門上的縫隙進入閘門內部進行修理,大家的分歧在于,是修理那些損壞的線路,還是修復機械結構,如果要修,又要如何修理,畢竟他們并不清楚閘門內部結構原本是什么模樣的,要是搞錯了反而可能會對閘門造成嚴重損壞,這對于連閘門都想保存下來的探索隊專家們來說,是絕對不能容忍的損失。
所以對閘門內部進行修復的前提,就是先搞清楚它原本應該是什么模樣的結構,才能著手進行修復,現在大家討論的就是那閘門內原本的結構是什么,要怎么進行還原和修復。
對于這些專家過于精益求精的想法,丁乙只能靜靜的看他們討論,根本不敢參合進去——不見連喬伊·施耐德博士也沒有加入討論,就知道她其實并不贊同那些專家的想法了,只不過她還是要給這些老朋友們面子。
沒有理由,她也不便提出她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