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彈受創的無畏艦兩舷開啟,一艘艘五、六百米長,銀鱗小魚兒一樣的星艦從艙門中飛出,使得帝國艦隊數量提升到百艘以上。
和聯邦的艦載艦思路有些不同之處,聯邦星艦為了能搭載更多小型星艦,因此對空間的利用率也是極高,除了大型機庫可以容納護航艦這類小型星艦外,就連船殼上也會掛載數量不小的小型艦,像泰西斯級攻擊母艦就搭載了近百艘,但帝國比起聯邦,對星艦外形也很重視,他們無法容忍那些小型星艦像負子蟾一樣爬滿主力艦全身,讓他們的主力艦變得丑陋不堪,因此帝國除了專用的運載型母艦外,其他星艦搭載的小型艦,只由大型機庫裝載,自然就讓他們的主力艦在艦載艦的能力上比不過聯邦,不過帝國平均技術水平超過聯邦,就算艦隊數量較少,也能正面對抗數量更多的聯邦艦隊。
只是面對著戰場上只有一艘星艦的龐隆人,帝**似乎除了數量優勢外,沒有其他優勢。
別說他們的護航艦一類小型艦根本就是一炮死的命,就算是更大的輕、重巡航艦,在面對龐隆人的炮火時,也不過能多活半分鐘而已,只有戰列艦和無畏艦這樣的大型主力艦,才能和龐隆人的戰艦交火更長時間,但這個戰場上帝國的主力艦數量并不多,僅有一艘無畏艦和四艘戰列艦。
當帝國艦隊中大半企圖沖上去抵近攻擊龐隆人星艦的護航艦在中途就被打成一團團燃燒的廢鐵時,帝國艦隊也接近到龐隆人星艦六千公里的距離。
他們開始發射導彈攻擊龐隆人的方塊形星艦。
光輝帝國因為掌握了更加先進的定向能射束武器技術,因此對于導彈這類制導武器就沒有聯邦那么重視,他們星艦上保留的制導武器只是額外的火力補充,以及提供一些額外的戰術選項,所以裝備數量上也不像聯邦一樣那么多,但總還有那么些。
巡航艦、戰列艦、無畏艦依次發射著它們所攜帶的各類導彈,成百上千枚導彈蜂涌一般撲向異族星艦——在這個距離上,異族星艦就算有完善的近防攔截能力,也無法將這么多導彈全部攔截下來。
龐隆人也確實不可能攔截下這么多的導彈,按狼人的說法,龐隆人星艦上確實有先進的近防武器,不過想要在這么短的距離內攔截下這么多數量的人類反艦導彈群,也不可能辦到——帝**裝備的反艦導彈也有著緊固的外殼,以及燒蝕裝甲,除非激光近防炮功率足夠連穿兩層裝甲才有可能一發摧毀,否則還是得多照射彈體一段時間才行。
龐隆人主炮停止了射擊,收回了反激光霧氣團,艦體表面頻現閃光,那是它們的激光近防陣列在開火,因為其正方體的外形設計,雖然增加了被彈面積,但同時也增加了武器平臺可安裝面積,因此它們的激光近防陣列也為數不少,就算有部分在之前炮擊戰中被帝國艦隊打壞,剩下的也還有相當數量可以使用。
密集的導彈群就像是海中魚群一般撲向龐隆人的星艦,中途不斷有導彈被攔截發生燃料爆炸——人類的導彈,不管是哪一方勢力的,通常情況下,只要還沒有接近到目標一定距離的,彈頭激發裝置將保持鎖定狀態,就算被攔截摧毀,也不會出現殺傷部爆炸來摧毀一同突擊的其他導彈。
“帝國導彈群接近龐隆人星艦一百公里范圍!龐隆人沒有進行電子干擾!”遠處觀戰的神舟號上,收集著全部戰場信息數據聯邦一眾此時也全神貫注的盯著導彈群接近龐隆人,聯邦擅長使用制導武器,他們需要了解龐隆人會如何化解人類武器中威力最大的制導武器技術。
“龐隆人明明有電戰技術,但它們為何不用?”早從狼人那里了解到龐隆人的一些信息,神舟號艦橋上眾人相當費解,“總不能說它們還在測試帝國導彈的戰斗力吧?可它們不是都已經啟動近防武器了嗎?這明顯也是不希望自己被導彈干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