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隊規模,剛好夠用就行,裝備采購也是優先考慮成本和易維護性,至于裝備性能選項反而要靠后。只是,這樣雖然能讓聯盟節省許多的軍費,但軍隊的戰斗力低下也是不爭的事實,在被海盜教訓了多次,甚至讓邊境星系的聯邦軍也開始質疑聯盟戰斗力后,商人們這才重新審視了自己的建軍計劃,并進行了調整。
軍隊的規模,在原來的基礎上提高了三成,也就是從剛好夠用的地步提升到有少量預備隊的地步。而軍事裝備采購問題上,盡管成本依舊是最優先都是考量,不過裝備性能也終于被提到前面來,甚至已經排到了第三選項——前兩項是采購成本與維護成本。
那種在丁乙看來像是由各個貨柜式模塊以二十、二十一世紀時代人類空間站那種分段連接的方式組成的星艦,就是目前奇亞聯盟數量最多的一種設計風格了。
這種風格就是將各種不同用途的船體分段制造,再以機械結構連接起來,某一段船體出現較大損壞后,直接更換整個艙段就行,維護性極為優秀,再加上這種特殊設計根本就沒考慮什么裝甲,完全的無害通過設計,又使得制造成本也并不算高,作戰性能上也有相應考慮,因此才取代了以前那種和聯邦星艦風格區別不大的設計,變成了現在這種“果奔”式框架外形風格。
“這種風格的設計,面對龐隆人的等離子武器能有堅持多久,還真是個問號。”經由文靜解說,大家對奇亞聯盟軍艦為何是這種風格的設計,也算是有了一些了解。
“既然這里出現了奇亞聯盟的軍艦,因此你才確定這個星系至少是在奇亞聯盟疆域附近?”丁乙問道,比起了解奇亞聯盟歷史和軍事發展史,眼下找到回家路,更讓他重視,“有這些信息我們就能直接返回聯邦嗎?還是要通過奇亞聯盟境內才能返回?”
“知道在奇亞聯盟這邊就足夠減少我們返回的時間了。”文靜答道,“只是我們需要搞清楚,是在奇亞聯邦領地哪個方向。”
“你不會打算去接觸他們吧?”丁乙隨手指向屏幕,那艘奇亞屏幕巡航艦在航行了一段距離后,又開始進行減速,像是打算要在這個星系內逗留一樣,“這個星系中沒有星門設施,至少我們還沒有發現那種東西,而且也沒有其他什么人工設施存在的痕跡,說明奇亞聯盟壓根就沒開發過這個星系,這里理論上應該不在奇亞聯盟境內,而是邊境以外,他們的軍艦出現在這個地方,只怕是在執行什么秘密任務,和他們接觸你就不怕他們為了滅口對我們動手?”
“當然不是接觸這里的奇亞軍人,而是順著他們來的方向追蹤,找到他們的境內,就能確定我們的準確位置,之后不管是聯絡博士,還是直接跳回去,選擇權就都在我們手上了。”
“也是,能看到人了,多少也代表我們離有人煙的地方不遠了。那我們什么時候動身?”
“等那艘奇亞軍艦離開后再走吧。”文靜看著屏幕說道,“反正我們在這里也已經待了一周的時間,再多等幾個小時也沒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