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底,誰也別嫌棄誰,都是靠粉絲在撐門面。
專業的老歌手們,大多數早就日落西山了,說白了,就是過氣了。
即便你實力再好,過氣了,就是過氣了。
所剩無幾的粉絲,購買力和正當紅的流量明星根本沒得比,而且這些歌手的粉絲,雞血的程度也完全和流量明星沒得比。
流量明星的粉絲,一個人買一百張,老歌手們的粉絲,出于喜愛買一張,本來人就少了,還買的不多,這怎么比呢。
有些過氣的歌手會表現得不忿,看不起流量明星,他們會認為,自己好歹以前是靠作品走紅的,以前是有過傳世之作的,流量明星啥都沒有,憑什么能火啊?
事實上,流量明星本身就是一個作品。
這是資本運作出來的作品,流量明星還有一個更貼切的稱呼,是偶像,或者是愛豆。
什么是偶像,就是被人喜歡,被人崇拜的對象。
所以,偶像本身就是一個作品。
創造星這個選秀節目,通過人氣排名的方式,可以說是在批量的生產偶像。
這些偶像,有可能唱得好,跳得好,也有可能什么實力都沒有,只有一張臉,比如寧曉月這樣的。
一個偶像的成功與否,就看他有多少粉絲,能夠吸引多少的人喜歡,產生多大的經濟效益了。
所以,一個偶像,演技不好,唱歌不好,跳舞不好,其實都不是重點,只要有大量的粉絲,有大量的購買力,那么這個偶像,就是一個成功的作品。
當下這種生產偶像的選秀節目,已經被視為一種割韭菜的行為。
選手被放到節目上,按照人氣來排名,人氣高的,就是意味著錢多。
所以排在前面的,很快就會接代言和廣告,代言一個香水,粉絲就會去購買,大量的購買,獲得一個短期的利益。
一個流量明星,去主演一部電影,粉絲會熱情的支持,光是粉絲,就能貢獻上億的漂亮。
一個流量明星,唱一首歌,這首歌可能什么都不是,但粉絲也會熱情的買單,動輒就能買個幾千萬。
本身來說,制造偶像并沒有錯,但一旦和錢劃上了關系,就會變形了,變成了斂財的工具。
這是現場,是需要打擊的。
林凡對此有深刻的認識,他欣賞創造星這種選秀的模式,因為這個模式,可以讓一些原本沒有機會的人,也有機會出頭。
但弊端也是很明顯的,這種現象必定會引起注意,最終會被整治,這是林凡的預見。
而寧曉月,也是在這種選秀出身的,所以,為了寧曉月的未來,林凡必須有所準備,他不能讓寧曉月將來變成一個犧牲品。
寧曉月要在娛樂圈走下去,必須有所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