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馨兒和楊子歆、趙雪、蘇彥菲她們被趙楓叫醒后!
時間已經是上午九點了!
不過,今天的行程還沒有議定!
最后眾人議定今天還是去昨天晚上去過的媽港半島那邊玩兒!
昨天見過了澳門塔周圍的夜景,但是其他的一些具有歷史韻味和人文氣息的景點,眾人還真沒沒去過!
比如說最重要的大三巴牌坊和媽閣廟這些建筑!
。。。。。。
眾人決定了之后,一行人乘車就趕到了媽港半島。
沿著媽港半島西側的馬路,在馬路內側就屬于媽港一些比較有韻味的老城區了。
眾人率先抵達的就是媽閣廟!
媽閣廟(葡萄牙語:TemploA-Má),位于在澳門半島的西南面,沿岸修建,背山面海,石獅鎮門,飛檐凌空,是澳門的三大禪院之一。[1]
澳門媽閣廟為澳門最著名的名勝古跡之一,始建于明弘治元年(1488年),已有五百多年的歷史。媽閣廟原稱媽祖閣,俗稱天后廟,主要建筑有大殿、弘仁殿、觀音閣等殿堂。媽閣廟內主要供奉道教女仙媽祖。
在2005年的時候,包括媽閣廟在內的澳門歷史城區被列入了世界遺產名錄!
由此可見,澳門歷史城區的文化韻味,以及建筑設計的特別之處還是很值得保護的。
媽閣廟所在的山峰不算是特別高,眾人很快就爬到了山門處!
在象征性的拍了幾張合影之后!
一行人走進了這座不算特別打的廟宇!
在媽閣廟之內,總共有“神山第一”殿、正覺禪林、弘仁殿、觀音閣等4棟主建筑,分別建于不同時期。
其中,弘仁殿規模最小,是一座3平方米的石殿,相傳建于明弘治元年(1488年);正覺禪林規模最大,創建于清道光八年(1828年);“神山第一”殿是當時官方與商戶合資創建于明萬歷三十三年(1605年)。
上述三殿均供奉天后媽祖,觀音閣則供奉觀音菩薩。
媽閣廟的大門為一牌樓式花崗石建筑,寬4.5米,只開有一個門洞,門楣上有“媽祖閣”3個金字,兩側書有對聯:“德周化宇,澤潤生民”。
門楣頂部為飛檐狀屋脊,華麗美觀。廟門口有一對石獅,雕工精美,栩栩如生,是300年前清人的杰作。院內一塊名為“洋石船”的巨石上,刻有一艘古代的海船,船的桅桿上掛著一面寫有“利涉大川”的幡旗。
據考,是記載400多年前一位福建商人,乘船來澳門途中遇到風浪,幸得媽祖相救、轉危為安的故事。
在各具特色的建筑物之間,有石階和曲徑相通,四周蒼郁的古樹,錯雜的花木,縱橫的巖石,把園林的幽雅和古廟的莊嚴巧妙地結合在一起,顯得古樸典雅,雄偉壯觀,極富民族特色。
媽閣廟還是一座有著傳奇色彩的廟宇。在上世紀80年代,媽閣廟發生了一場大火,澳門居民一說起這件事,仍記憶猶新。
那天,廟內的“正覺禪林”深夜大火,整個殿宇被燒塌,而在神龕中央的媽祖神像,僅被煙火熏黑,塌下的橫梁掉在神像的跟前,神像絲毫無損。
澳門媽祖閣是澳門最早的道教廟宇之一,為福建商人所建,稱為“阿媽閣”。據說,1553年葡萄牙人在廟宇前的古碼頭泊船上岸,向當地的福建人打聽這是什么地方,福建人誤以為問的是廟宇的名字,說是阿媽閣。
此后,葡萄牙人就用福建方言“媽閣”的諧音“馬交”來稱呼澳門,叫做“馬交港”。
已有逾500年歷史的媽閣廟,是澳門三大古剎(媽閣廟、觀音堂、蓮峰廟)中歷史最悠久的。
每年春節和農歷3月23日娘媽誕,媽閣廟香火至為鼎盛。除夕午夜開始,不少善男信女都會前來拜神祈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