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寶老師,我自己的一個想法是,保持戲曲里面的技巧不變,改變戲曲內容。”
戴謙詳細地給林寶說了自己的想法,“戲曲的表演方式,其實還是很有力量的,要保留戲曲的精髓,保留這些技巧是非常重要的。然后,我們在內容,唱詞上創新。我聽過很多國外的歌曲,包括民謠,包括您之前創作的《Themass》,實際上就是把民歌,把宗教樂,古典樂,現代樂器,從內容,或者某一部分形式上進行融合,出來的效果,是非常好的,既能夠流行,又具有欣賞價值。我想,這也是林寶老師您創作《Themass》的目的。
所以,我一直在想,戲曲上,能不能也有這個融合,至少,同樣的方式,我們移植一下,看看效果如何。林寶老師,您覺得呢?”
戴謙的這一番話,倒是讓林寶有些意外。
自己之前和唐秀蘭聊的時候,談到了不少的戲曲方向上創新的可能。其中一個,就是戴謙現在說的這個方向。
林寶隨即點點頭:“我覺得你的這個方向不錯。”
“真的?”
戴謙看到林寶竟然同意自己這個看法,臉色頓時一喜。
說實話,對于自己的這個想法,他內心一直是很忐忑的。
有來自自己老師以及戲曲協會的壓力,但是同時,最大的問題,還是對于這種創新的可行性上的考慮。
戲曲和歌曲融合,沒人做過。
自己之前只是用一種戲曲里面的氣息和聲韻,去唱流行歌。
但是這終究還是流行歌。
而自己要創新的這種戲曲歌曲,雖然不知道最終會是什么樣子的,但是至少可以肯定的一點是,換了唱法,它已經不同于一般的戲曲和歌曲了。
這樣的創新,在接受度上,能夠達到多少。有沒有這個價值,這是他昨天晚上,到今天來之前,一直想的一個問題。
卻沒想到,自己這一說,竟然直接得到了林寶的贊同。
林寶贊同,那至少說明,這條路是可行的。
這無疑瞬間給他增加了巨大的信心。
“其實我之前和唐老師聊過,戲曲的宣傳,歸根到底是一個接受度的問題。想要讓現在的年輕觀眾接受,首先要迎合他們認可的主流方向,然后再慢慢地把整個核心戲曲文化,給他們展現出來。”
林寶說道,“如果你能夠從這個方向出發,把戲曲形式以及流行內容結合,達到雅俗共賞的地步,那就是成功的!”
這實際上,就和他自己現在講的古典音樂史的道理是一樣的。
先讓觀眾們接受了這個形式,了解了真正吸引他們的地方,培養出了鑒賞能力和心態,再去進一步欣賞和接受。
國內的戲曲發展,就是需要一點一點地引導,發展。
可以想象,如果把它這種形式,發展到各個流行文化之中,一定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到現在年輕的觀眾的。
甚至,如果能夠像是學術明星一樣,打造戲曲明星,用流量人氣,來引導觀眾接受戲曲,也是非常好的辦法。
這幾年發展起來的相聲,就是這樣一個思路。
“不錯不錯,林寶老師,我們想的是一樣的。”
和林寶越聊,戴謙越來越感覺到對方和自己心中的那個音樂的方向是同一的。
而且,在得到林寶的肯定之后,自己心中的那個想法雛形也是越來越清晰了。
“其實就是這樣,戲曲內核是唱念做打的表演方式,就像是電子樂的演奏特點本身。”
戴謙繼續說道,“我們可以用戲曲表演方式,融合,或者改造新的表演形式。比如說,和電子樂,和流行樂結合,或者想辦法,把戲曲表演當成是一種即興表演,等等等等,這樣一來,其實是有很多可以發展的方向的!”
林寶點點頭:“還是一步一步來,先從和流行樂結合開始吧。
其實你最近在‘歌手之夜’上唱的那幾首歌我聽過,主要是用一些比較偏戲曲的氣息或者腔調來處理流行歌曲的唱法。其實可以更近一步,把這種腔調擴大,或者是完全用戲曲腔,來演唱歌曲。”
“對對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