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武……”
兩班衙役就像打開開關的機器人,又開始喊堂威,眾人喧囂的聲音這才漸漸安靜下來。
李來重新站定在王易身前:“王易,本官再問你一次,這道面試試題,你的答案是什么?”
“學生不會!”
王易簡直帶著哭腔,但依舊堅持地一字一頓說出這四個字。
李來深吸一口氣,也同樣一字一頓反問:“你,真的不會?”
“是,學生無曹植七步成詩的急智,無法在這么短的時間內作出又是詩又是賦的答案。”王易老實地說。
“啊!!”劉裕愕然出聲。
同時,更多的“啊”傳遍整個縣衙大堂,那些反應快的考生也愕然啊出聲。
“哈哈哈哈哈哈,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啊!”
李來開懷大笑,繞回公案后,拿著驚堂木指著王易,倏然一拍,喝道:“王易,本官在此就點你為本屆縣試的案首!你實至名歸!!”
堂下一片驚呼,但這次沒有任何人鼓噪縣尊點的案首名不副實。
看著一臉愕然又一臉欣喜的王易,李來是發自內心的開心,甚至還間或有些得意。
王易不知道,堂下眾人也不知道,當年這道題,其實最正確的答案就是他那位如今官居三品的同年所答:“學生不會!”
原因很簡單,在這么短的時間內,“不會”才是最正確的解答。
若有人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作出既是詩又是賦的文章來,如果不是提前得知答案,那就必然是不入流的下等詩賦,這種下等詩賦作的再快,又怎么能稱得上一個“好”字?
當年那些當場作出詩賦的,幾乎都是二甲之列,而作了詩的,則全部歸為三甲。至于回答了“不會”的則成了探花郎。
有人會說,怎么不是狀元,而是探花呢?
這是因為,這是一道會試題,不是殿試題。殿試上,皇帝才有資格點狀元,若讓那屆的考官來點,就必然是那位答了“學生不會”的探花郎!因為這個答案才最符合人本心和本性!
想到這些,李來對王易是越看越喜歡,忍不住問:“王易,你可有字?”
王易一怔,搖頭道:“學生暫未取字。”
“那本官給你取一個可好?”李來躍躍欲試。
王易能說不好嗎?
“學生求之不得。還請縣尊賜字!”
呂書辦佯怒道:“怎地還稱縣尊呢?!”
王易醒悟,忙躬身作揖道:“學生請老師賜字!”
李來撫須大笑,捏著驚堂木沉吟片刻,繼而道:“你名易,四書五經中,《易經》乃五經之首,其中大哉乾元一句深得為師喜愛,不如就取字大元吧,如何?!”
呃,大元?王大元??
怎么有種王大錘的既視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