箭頭真如離弦的箭一般直扎進胡竭人的陣列前。
胡竭人的隊伍三排,一排大概十五人左右,前排舉著圓盾和彎刀,中排高舉長槍,后排與前面兩排隔開三步左右的距離,且排在兩排的側面,見人從門洞里沖出,劈頭蓋臉就是一陣箭雨急射而來!
然后兩排胡竭人也從胸腔里滾出幾個音節,挺著武器沖了上來。
兩邊瞬間交上手,沒有太多的喊殺聲,更沒有那么多軍官振臂高呼什么口號,有的只是一兩聲助威似的“呵”“殺”之類的簡單助詞。
長箭射中了最前面的老兵,他挺著圓盾奮力向前跑出門洞,然后將手里的樸刀當標槍一般扔出去,這個瞬間又有兩支羽箭射中肋骨和肩頭,他搖晃著掙扎著又往前邁了兩步,最后用力一個側身翻滾倒在門洞盡頭的右邊---他死了,但在死之前為了不阻擋后續袍澤的前進路線,所以選擇滾到一邊。
他的死并沒有引起任何波瀾,看在眼里的李胤甚至眉頭都沒眨一下。他只是死盯著前面,為自己計算還要幾步才能靠近胡竭人。
這時,關墻上也紛紛射下羽箭,在這一瞬間,至少有四五十支箭撲向這群先鋒敢死隊!
埋伏在關墻另一側的胡竭人雖然點亮了火把,可火把的光亮只能照亮六七步的距離,幾個胡竭弓手陡然間發現一團黑影在關墻內的篝火光影映射下越來越高大,再想彎弓搭箭,哪里還來得及?
做側翼射擊的胡竭弓手還想在箭囊里抽羽箭時,就見一個漢子倏然沖出門洞,大踏步兩下就到了面前,右肩前還插著一直入肉不深的羽箭,手里一把卷刃的直刀猛地劈向他的臉部---他慌亂中舉起手里的弓去抵擋,立時便連弓帶人被直刀從頸項到右肋砍為兩瓣……
好強的力道!
緊緊跟住李胤的小五和莫四都吃了一驚,他沒想到李胤這個不甚強壯的身體里居然隱藏著這么狂暴的力量,要知道這個胡竭弓手身上還披著一件皮甲呢,但居然擋不住李胤斜砍的這一刀……
李胤左腳踏地,手里引著直刀一拉一拖,就勢斬斷右邊一個胡竭弓手的手臂,然后往左邊一滾,咬牙擰眉,把刀一抽,再一送,嘴里發出怒吼,直刀的刀尖又送進后排一個胡竭人的圓盾中,沒等那個胡竭人挪開圓盾反擊,李胤右腳發力往前一頂,插入圓盾中的直刀冒著火星繼續往深里捅,直至刺進這個胡竭人的胸膛。
“噗!”一聲,鮮血頓時從那胡竭人的嘴里流出來,兩只眼睛凸起,失神錯亂的目光從胸口半截刀刃慢慢移到李胤的臉上,又從李胤冰冷陰森的面孔轉向浩瀚昏暗的天空,嘴里吐出一口長氣,倒在了地上。
只是一瞬間,李胤幾乎沒有理會之前的“強遮擋”的三點作戰模式,反而以一己之力殺了三人!
這種人,在軍中只有一個稱呼:“猛將!”
如果放在夸張點的《三國演義》中,這個表現已經可以被稱作“萬夫不當之勇”。
但演義畢竟是演義,現實終究是現實。
李胤在力斃三人的同時,陳胤也帶著邊軍砍翻了兩側的弓手,接下來他們要面對的就是正面已經攪拌成一團的胡竭步卒。
但就算悍勇如李胤,也不可能再孤身冒進。那兩排胡竭步卒顯然也是訓練有素,圓盾格擋,彎刀遮蔽,長槍捅刺都有章法,他就算渾身是鐵,沖進去也挨不了幾下,更何況他只是個**凡胎。
“李胤,上關墻!”
陳胤高喊了一句,然后“呼呵”一聲,又遮蔽起圓盾,跟左右士兵配合著與那些胡竭人互相捅刺在一起。
李胤聞言,攥著直刀就貼住關墻邊開始順著城門邊的階梯往上跑,小五和莫四緊跟其后,還有其他暫時僥幸不死的馱夫也跟了上來。
井陘關上的胡竭人不多!
這個發現是顯而易見的。自始至終,李胤都沒有看見有上百人出現的胡竭兵馬,不論城門洞盡頭的廝殺有多慘烈,都只是幾十人對幾十人,加上關墻上放箭的,李胤判斷井陘關里的敵人不會超過一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