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蘭陵在路過一輛糞車的時候,就說道:“這里沒有廁所嗎?”
辛武亮說道:“回稟大人的話,沒有,我們這里都是落在鐵皮桶里,早上的時候倒進糞車里就好了。”
王蘭陵詢問道:“那怎么清洗器具?”
辛武亮解釋道:“倒干凈就行了,水桶夠大,能裝很多。”
王蘭陵繼續往前走,在遠離糞車之后就說道:“這里的人都靠什么養家?”
辛武亮說道:“這個有很多,紙糊匠、媒婆、馬倌、木工、磨剪刀修雨傘的,各種各樣,還有很多也給別人家種地干活。”
王蘭陵的手下多是集中在這個縣里的中產階級,都是有一定生活能力的人,很少有這片區域里的貧苦人家。
就算是結婚,當初參加的女性也主要是街上的女人。
在這個時代,街上的人是一種高于鄉里人的階層。
鄉里人、街上人、縣里人,非常明顯的三種階層。
“找個沒人的地方,修個廁所吧,簡單的旱廁就可以。”
王蘭陵明白這里的水平,在眼下的時代,還是旱廁更適合。
沖水廁所需要水利設施,需要修建排水管道,還會產生一系列的問題。
辛武亮迅速說道:“是,就是這個錢……”
王蘭陵說道:“環衛司會負責修筑這個,你找一處不合法的地方用了,就是了。”
拆遷補償是沒有的,在這個時代根本就沒有那種說法,官家人要用地,平頭百姓有什么資格反抗?
辛武亮只能答應下來,盡管覺得棘手麻煩,但這是給王大人做事,說不定就能飛黃騰達呢!
光是一個廁所根本就不夠用,王蘭陵比東方衛更清楚沒工作的壞處,他需要給這滿城的人一個機會。
最好的解決辦法還是把人口分散出去,建立分城。
但這種事情不好辦,分城的話就會產生一系列的官職和特權,前期也需要巨額的投資。
朝廷這些年對這個很嚴,并不喜歡開疆擴土,也不喜歡建立新城。
替王蘭陵養動物的都是城外的人,或者是縣里一些居住空間大的人。
徭役的人主要是鄉里人,那些人更窮,也更容易被官府徭役。
這些城里的窮人才是最棘手的群體,征不動,同時又窮的厲害,又對官家沒有什么信任,不響應號召。
王蘭陵的幾次恩惠,都是下沉到了鄉人和城里人之間,尤其是那些有些家底的街上人受惠最多,組建成了以家庭為單位的小作坊式營生。
但是這居住在縣城里的二十幾萬人,同樣也是王蘭陵要統籌的對象。
和鄉村鎮寨那幾十萬有土地的農民不一樣,這失去土地的二十幾萬窮人,叫做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