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今日十三司可是忙的四腳朝天,這一疊子急報都快堆到房頂上了。”中和二年七月十五,恢復了平靜和繁華的揚州城顯得異常的熱鬧,剛剛在瘦西湖陪著陳瀟瀟和張沐雪倆女玩了幾天剛回來,袁襲就和袁襲匆匆找到他笑道:“主公這幾日好安逸啊,可憐我這個軍師是殫精竭慮,一腦門子事。等到將來主公可要給我好好告個假才好。”
“看軍師這歡快的步伐想是沒什么壞事吧?”薛洋招呼袁襲和嚴明坐在一邊笑道:“讓我瞧瞧都是些什么消息。”
“蘄黃收復了?向沖的第一都已經到了申州,倒是不錯。”薛洋點了點頭,將這份情報下之后微一沉吟道:“申州地處淮南道西北端,將來除了防御蔡州秦宗權南下,對內要掣肘楊行愍在光州的舉措,西面還要防御山南道的東侵,向沖坐鎮蘄黃倒是沒有問題,然則缺乏一位有效的州刺史處置民政,不知嚴先生可有人選?”
“主公麾下文臣歷來稀少,雖則我觀察使府竭盡全力培養,禮司也在各州開啟科場,征辟人才,時至今日,如果是普通州郡之才,要也能應付,但是申州如此要地,事關重大,只有抽調些舊人才可。”嚴明苦笑道:“臣之所以跟來就是想請示對策,將來主公下轄之地日益擴大,這治理地方之人可沒辦法短缺。”
“那就在州之上再設行省,第一個就在這蘄黃之地試試。”薛洋沉吟半晌之后說出的方案卻讓嚴明兩人有些不解,這自己正說著文官短缺,能夠主政一方的地方官員缺乏,怎么薛洋接過來的話居然是再加一個行省呢?不過這個方案本身嚴明倒也沒有意見。實則是其實此時州郡之上已經有了上級行政機構,那就是道。從唐初將全國劃分為十道開始,道這個行政機構就逐漸開始從虛轉實,等到了唐末,道以及所為的節鎮實際上就已經在充當州郡的上一級行政機構了,只不過不論是嚴明還是薛洋對于這種粗糙原始的地域劃分都不滿意而已。
“算了,此事民政部制定出一個細則條陳出來,和孟昭圖商議一二。畢竟我們這群人里也就他真真切切在朝廷中樞待過。”薛洋擺擺手道:“先讓望江知縣汪德邵過去充任申州刺史,等到以后再說。”
“呵呵,這個吳明還真是把事都辦成了?王成雖然大敗而回,但是倒也帶回去兩萬多人馬,有壽州等北部城池在手,倒也能夠拖延一時。”薛洋繼續看著十三司的情報,旁邊袁襲則跟著笑道:“壽州南部是大別山,山區地勢,人口稀少,而且霍州也還被我軍控制,只有北部是平原,人口稠密,中原等地流亡之民也多聚集在那里。而且王成其人比起他的表兄王播,才能要高出一截,有吳明在旁邊教唆幫忙,只怕楊行愍短期內要平定壽州無異于癡人說夢。”
“這個王成倒是個可用之才啊,聽說他在盛唐城時,民政上處置的很妥當。”嚴明在旁邊插話道:“讓十三司想想辦法,到時候拉到主公麾下,不論充任文臣還是武將,都肯定能夠出任州郡刺史之職。”
袁襲白了這個有些病急亂投醫的家伙一眼,見到薛洋在沉吟不語,開口道:“主公是在思索楊行愍和戴友歸接下來的應對之策?”
“軍師有何高見?”薛洋見到他胸有陳竹,點點頭道:“楊行愍和戴友歸只怕是已經察覺出來是我在背后搗鬼,軍師以為戴友歸可有反制之策?”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袁襲擺了擺手道:“小動作肯定有,然則吳明這一計是陽謀,就算是戴友歸看穿也無濟于事。廬州軍本身就只有四萬多人,這已經是楊行愍窮兵黷武不計后果擴充而來。如果短期內拿不下壽州,那么他手頭的兵馬會徹底拖累廬州民生。所以臣以為就算是戴友歸有心想算計,也會忍到收服壽州全境,楊行愍有了回旋余地之后才會施展。至于小動作嘛,”袁襲說到這里頓了一下道:“也不排除他暗中派人插手高濟在楚州的戰事,將畢師鐸引入濠州,或者干脆使陰招讓畢師鐸在楚州背水一戰,拖住高濟的腳步。”
“戴友歸和楊行愍就全部交給十三司處置吧。”薛洋想了半晌之后搖搖頭笑道:“如今楚州那邊第三衛三萬多人,高濟用兵之能比起畢師鐸要高出不知一籌,有賴同輝在苦苦堅守,自可見招拆招,不必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