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見他俊朗猩目,身著一件天青色長袍,腰間綁著一根石青色幾何紋玉帶,頭上長若流水的發絲,端的是一副翩翩世家公子模樣,人還未到一聲大喝便傳了過來。
“大膽,小小豎子竟敢妄議先賢,簡直是荒唐之極。”
復而,他又看了看龐夫子古井不波的面容,聲音微微緩和了一些將雙手抱拳朝著右上方龐夫子所在的方位一抱拳,才憤然道:“恩師他老人家心胸廣闊不與你計較,可我卻是容不得你這黃口小兒在此無禮!”
話未說完,張陽只覺得一股龐大的壓力
“斷陽兄說的有理,此子有辱先賢不當人子,我等豈能容他在學院胡口蠻言?”又一位學子站了出來一臉憤慨。
一時間,整個教室中的學子都仿若受到了奇恥大辱紛紛想要上前找張陽討個說法。
而龐夫子卻依舊無動于衷,仿佛身邊的鬧劇并不存在一般緊閉著雙目竟然養起精神來了。
顯然龐夫子根本就沒有插手的意思。
見龐夫子沒有說話,張陽心里終于松了口氣,這又何嘗不是他的一番試探?
事實上在后世中關于人之初性本善這句話也曾經引起了無數人的研究,到最后推翻這句話也是經歷了不小的風波。
但無論如何也證明了這句話有問題。
龐夫子既然被譽為當世大儒之一,在張陽看來自然是有幾分本事的,肯定心中有所疑惑。
而現在龐夫子能夠容忍張陽否定這個善字無疑是他恐怕也不太贊成。
但是,沒有說話卻并不代表著沒有發表意見,這便是默認,或者說在支持張陽的言論,只不過不好說出來罷了。
相反的如果真的說話了對于張陽來說才是災難,無疑就代表了對他的言論定性,一點回轉的余地都沒有了。
只是這個時候所有人都沒有注意到正在閉目養神的龐夫子竟然有些激動,連帶著整個蒼老的身軀都有些輕微的顫抖,只不過幅度很低被忽略罷了。
面對著眾人的憤慨張陽也不在意,朝著眾人拱了拱手更是無一人還理,他笑了笑這才云淡風輕的道:“既然諸位說我有辱先賢卻不知我有何處辱沒了先賢?”
“哼!小子休的狡辯!”劉斷陽怒道:“方才你口口聲聲道人之初性本善有問題,如若這還不算是辱沒先賢那什么才算辱沒先賢?”
“三字經乃是前輩賢著所著,教化之功何等浩瀚?這鄉村匹夫仗著識的幾個字便沾沾自喜以讀書人自居簡直是有辱斯文!斷陽兄,你與他說這些作甚?依我看不如直接將他轟出書院,免得污了我清河書院的圣潔!”
“不錯,此子不當人子轟他出去!”
......
頓時,書院學子紛紛起哄也不嫌事兒大,揚言要轟張陽出書院。
只不過龐夫子沒有發話他們也只是嘴上鼓噪,沒一個人真正動手。
“笑話!”張陽一臉不屑的看著劉斷陽幾人,朗聲道:“圣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圣人又云,有錯能改善莫大焉!就連圣人都能錯難道圣人門下的賢人就不能有錯?”
他這么一說,場面頃刻間便安靜了下來。
他們都是慣性思維,從古至今的讀書人所言所學都是從書本中而來,最關鍵的是讀了無數年的書他們早已經言同身授猶如天成,現在突然有人提出異議就如同習慣了用毛筆寫字的人你讓他用電腦打字,他們根本就接受不了。
可是到現在張陽連圣人都搬出來了,最關鍵的是孔圣還真說過這兩句話,其中第一句更是《論語》中有名的勸學篇這就讓人郁悶了。
如果反駁張陽就勢必要先反駁三人行,必有我師以及有錯能改善莫大焉這兩句話。
然而作為一名讀書人去反駁孔圣.....尼瑪,這才是真真正正的欺師滅祖,給他們一萬個膽子都不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