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之輩》口碑已經極好,若是票房上面再呈現黑馬之資,那對于馮家善以及他的《秦皇》來說,無疑是一記暴擊。
一個投資只有自己十分之一,一個從籌備到上映連自己十分之一都不到的影片,口碑票房都超了自己的費時費力的作品《秦皇》?
那時媒體會如何說?
影迷會如何說?
最重要的是媒體已經把《秦皇》和《無名之輩》給拉上了擂臺。
兩部影片肯定會有一個對比。
萬事都經不起對比。
馮家善沒看過《無名之輩》,可從各方反應的情況來看,這部影片的確是一部難得的佳片。
好電影不一定就會有好票房。
文藝片普遍如此。
可張璞這部影片不是文藝片,而是有許多喜劇元素商業片。
一部像《瘋狂的石頭》那般,十分接地氣的喜劇片。
想想《瘋狂的石頭》的票房,就可以預計《無名之輩》的票房不會太差。
何況,如今的張璞在票房號召力上比《瘋狂的石頭》不知道高了多少。
這或許也是為何各大院線對《無名之輩》的票房評估那么高的原因所在。
馮家善是國內頂級大導演,可對于排片根本插不上手。
黃城到能插上一些,可哪怕他插手,《無名之輩》的排片也不會減少太多。
那樣一來,許家棟也就有了理由插手,讓萬匯集團旗下院線減少《秦皇》的排片。這對于橙黃娛樂來說,得不償失。
何況,《無名之輩》還有兩個投資方和出品發行方:華影和光韻影視。
這兩家影視公司,尤其是華影,橙黃娛樂如何不忌憚?
排片已成定局。
當然,若是《無名之輩》的首日票房擔不起那個排片,次日的增加,他不介意插手,那樣也就讓對方無話可說了。
可《秦皇》也未嘗不是如此。
拼發行?
從宣傳上面下手?
到如今這些手段已經無用。如今拼的那就是影片本身的市場考量。
影迷喜歡,那你就是贏家。
影迷不喜歡,哪怕口碑再好,也無濟于事。最多遺憾的說一句話:可惜了,叫好不叫座!
《無名之輩》拿下百分之十八的排片,張璞還是很驚喜的。
畢竟,同期上映的有三部大片,一部準大片。
排片雖不是根據投資大小而來,可投資越大,市場的反應肯定越大。
這也讓張璞再次感嘆與許家棟這種有院線背景之人合作的好處之大。
當然,另外兩個投資方和發行方華影和光韻也是功不可沒。
若是只有張璞一個人投資發行,橙黃娛樂能把《無名之輩》的排片壓到最低。
橙黃娛樂有這個能力。
而如今,橙黃娛樂顯然不會在這上面做手腳。
難怪眾人都說吃獨食在這圈子之中寸步難行。
張璞把利潤分出去一部分,可得到的未必就少了。
得失之間是一種智慧。
如此排片,還這般聲勢,張璞對《無名之輩》的票房可謂信心十足。
“老板,還是我陪你去杭城吧,我可不只是你的助理,還是你的保鏢呢!”譚思明說道。
張璞讓他放假,提前回家過年。
可譚思明清楚,張璞去杭城參加江浙衛視的春晚,很多地方都要用到他。